黄土沃厚,崇山峻岭,溪流清澈,绿林葱茏,建筑绚丽,景物灵秀,山河壮美……祖国有多么辽阔,火车就能延伸到多远。火车不仅仅为旅客提供实惠便利的交通出行选择,其实也包含了一种潜在附着的文化精神之旅。这种文化不仅包含了因为不断的空间转移所带来的地理、风俗、自然的文化冲击,也包含了铁路服务旅客的运输文化。
近日,负责西安至昆明,途径4省19市,沿途26个少数民族,跨越1942公里行程的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昆成车队。在k165次列车上利用“列车流动民族小学”为返乡途中的学生旅客开展了“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列车上的学生看图识字,讲解地理风情民俗,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枯燥的旅途中增长了见识。同时该列车还积极筹措办起了“流动书屋”,为乘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书籍。得到了学生旅客家长的点赞,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众所周知,铁路运输路途远、时间长、人员密集,列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其本质也是一种简易的旅行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密闭的环境里,乘客的饮食娱乐生活也变得非常局限和简单,枯燥的旅途过程容易引起乘客的烦躁不安情绪。对一些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管理规定,由于乘客不理解,加之部分列车服务人员的冷漠对待,很容易引发矛盾,造成社会舆论误解。而唯一能够化解这种矛盾的只有人文关怀,而列车上的人文关怀不单单要体现在生活服务上,更要体现在文化服务上。k165次列车上的“流动民族小学”及“流动书屋”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列车员在文化生活上的主动服务及引导,使得旅途不再那么乏味单调,也使得旅客尤其是幼龄儿童的旅途情绪变得相对稳定,既缓解了旅客对铁路运输的负面情绪,又有助于铁路部门的服务和管理,可谓一举双得。
透过这个事例的表面作用可以看出铁路部门在服务旅客工作方面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摒弃了从前用规章制度来说话办事的“硬服务”态度。对不了解铁路管理工作的旅客,不但要做好日常的运输服务管理工作,还要在百忙之中巧用铁路运输“文化”“软服务”来丰富旅客精神之旅,正确引导旅客情绪,做到与旅客“心贴心”,用“人性化”的文化服务得到了旅客的满意、理解与支持,为铁路树立了良好形象。(巴山夜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