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媒体获悉:74岁老人同老伴从鹤壁返回北京,在高铁站内乘坐高铁摔倒骨折。此事件经过媒体宣传,停售站台票这一政策被新闻舆论推上风口浪尖。站台票该不该停售,一时间成为了各方争执的焦点。

 我们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都知道,铁路部门原来是发售站台票的,极大方便了老弱病残孕等需要重点照顾旅客的乘降出行、接送行李;、亲情告别。在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在站台看到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情侣们在站台缠绵依偎,父母送别远行的儿女千叮咛万嘱咐、挥手泪别,亲友送别即将远去的亲人,泪眼汪汪,依依不舍、更有人追赶缓缓开动的列车,为的是多看亲人朋友一眼。。。。。。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一趟列车开车前夕都在上演,站台(亦称月台)一时成了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动人场景处所,文学作品、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都浓墨重彩地表现这一最能体现人间真情的动人画面。我想在许多人的内心里,都是不能忘却的人生记忆。

  车站站台也由此成为充满浓郁人情味的所在。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的大提速、特别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站台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多数站台为方便停靠和谐号动车组得到加高,为的是方便旅客更加安全快捷的上下高速列车。由于受技术管理因素的制约,车站站台并不像地铁站台设置为封闭式,所以加高的站台、拥挤的人群,一旦有人从站台坠落,后果将不堪设想,经常关注新闻事实的人应该知道,这样的惨剧是发生过得。因此,列车到站,如何组织旅客安全、有序乘降列车,就成了铁路部门安全工作的重心之一。开放式的站台、遭遇旅客出行的高峰春运、暑运、重大节假日,加上持站台票接送旅客的人群以及本就拥挤的出行旅客,两者叠加,给铁路部门控制乘车安全、组织旅客有序进站出站,都造成了异常艰巨的安全管理压力。铁路部门为此在2014年春运,取消了发售站台票政策。

  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切切实实的保证我们每位旅客的安全有序乘降列车。安全任何时候第一位,确保安全才是铁路部门最大的人情味,最地道的人文关怀。

  我们送行的亲友、亲人、爱人可能少了长亭送别、月台挥泪的挥之不去的情愫,可能会少看我们的亲人、爱人、好友一眼。但我们为避免他们乘车到站被挤下站台,避免被全速通过的列车撞击碾压失去生命。这样一比,孰轻孰重。

  我们的基本国情,我们民众的教育文化素养,决定了铁路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全力确保旅客从进站到上车、从下车到出站、站台等车这些环节的安全,即便如此,高峰出行日,铁路部门控制管理旅客乘降安全的压力依然严峻。

  对于那些老人、病人、残障人士、孕妇等特别需要重点照顾的人群,铁路部门就没有相应的对策吗?

铁路部门是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规定。这些重点旅客家属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程序,亲往或委托铁路工作人员安全有序送重点旅客上车,或许这旅客家属不知晓,这位从鹤壁返回北京的74岁老人才会在高铁站内乘坐电梯摔倒骨折。

不幸已经发生,但这个不幸事件和停售站台票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不能因为乘坐电梯摔倒了而把电梯拆毁,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些旅客不知晓可以通过有关程序送重点旅客上车而把停售站台票这项规定取消。

这位摔倒骨折的74岁老人的家属应该检讨,铁路部门也应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更加详细周到在车站显著位置告知广大旅客办理重点旅客送站上车程序规定,并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扩大宣传效果。同时,车站内工作人员对那些无人照顾的重点需要帮扶的乘车旅客,加大巡视力度,及时加派工作人员,给予温情周到的服务。将铁路部门“待旅客如亲人”、“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贯彻到大众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