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4岁的张老先生和老伴准备乘高铁从鹤壁返回北京,就因无人陪护,在高铁站内坐电梯时不慎摔倒,导致腰椎骨折。据悉,包括郑州火车站和郑州东站在内,全国所有火车站均已停售站台票,有网友提出质疑:停售站台票之后,怎么满足旅客的“接送刚需”?(新华网,8月20日)

   目前,全国火车站均已停售站台票,而老弱病残的旅客的确需要人送。8月8日两位老年旅客乘降火车过程中摔倒,引起了网友众多议论,不少网友指责铁路部门停售站台票的服务不够人性化,是逆潮流之举。

铁路部门为何要停售站台票?首先,是出于对旅客安全和侯乘秩序的考虑。手持站台票送站人员由于人数众多,会造成站台等车、上下车过程中的拥挤。其次,杜绝部分乘客利用站台票登车补票,造成超载。站台票在某种程度上助涨无票人员逃票,或者超员,经常有无票人员,持站台票声明上车补票后遁形与旅客之中,与旅客争抢座位资源,造成了一种不公平。

那么对确实需要接送的旅客,铁路部门有切实可行的对应举措吗?据了解,各个火车站推出了爱心送站卡服务,只要亲属有特殊情况需要接送站的,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办理进出站接送手续。另外,火车站增加了站车服务人员,增加了轮椅、专用候车席,还有专门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旅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进站、全程陪伴的人性化服务。由此看来,停售站台票,并非逆潮流之举,而是为了保障旅客利益而出台的新举。

然而,为何本意是好的举措会出现令人痛惜的一幕?张老先生的家人肯定不知道有此项政策,也没被告知,并且,大部分旅客都对这一政策不知情。由此可见还是因为铁路部门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要想消除民众的质疑和指责,铁路部门应该通过各方渠道广而告之,将停售信息,将停售原因、停售时间、停售后的应对办法一一告知,引导旅客积极应对,或许就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配合。

总之,充分的信息沟通不仅能够引导公众积极应对,还能获得公众的换位思考,得到认同。我们希望看到铁路部门多些“顺民意”、“体民情”的改变,更希望中国铁路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探索出更多的人性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