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成都铁路局内江车务段在昭通火车站已紧急调集大型卡车13台、装载机8台、叉车18台、吊车3台等大型机械设备,并组织100余名抢险人员参与抢险救灾和转运救灾物资、伤员等工作。(腾讯网)8月5日8时40分,郑州铁路局从郑州中牟站,向地震灾区发出了首批救援物资,该趟专列为铁路局的95013次救灾专用,5节车厢里满载了灾区急需的2500顶帐篷,预计明天前将抵达云南昆明。(郑州晚报)
8月3日16时30分,一声巨响撕碎了美丽山谷的宁静。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也许这些描述性的数字无法让我们直观的理解这场灾难的严重性。但截至8月6日589人遇难的数字,让泪水模糊了双眼,让心情无比的沉重。地震发生后,成都铁路局迅速扣停6趟列车,局内江工务段、六盘水工务段迅速组织人员对线路、桥梁、隧道和沿线山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保住了通往灾区的生命线。在铁总的指示精神下,各铁路局迅速启动应急运输预案,8月4日成都局“临空救002”次抵达邵通,8月5日南宁铁路局、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的救灾专列分别驶向云南。在这一天,云南似乎成了铁路运输网的心脏所在,飞驰的列车满载着“血液”奔赴云南。
纵观近几年的“天灾”救援,汶川地震、海南强台风“铁老大”从未缺席,每次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灾区送去温暖和希望。“救灾专列”相比于航空与公路救灾来说,运量更大,转移人员更多。特别是在灾难发生后,公路不同程度受损,飞机降落困难,畅通的铁路运输俨然成了救灾“生命线”,为灾后救援工作“更好,更快,更顺”的发展助力。作为中国交通运输的“老大”,在灾后救援中铁路也着实体现了“老大”的担当。救灾专列一路绿灯放行,铁路职工组成装卸突击队连夜装卸救灾物资,铁路部门用实际行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诠释了担当的内含。
网络中对于铁路部门的“吐槽”从未停止过,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关键时刻,铁路才是能扛得住事的“大角色”。只因为铁路国企的性质,才让他“功可不论,错必深究”,人们都在用“显微镜”看待铁路的不足,却在用“哈哈镜”看待铁路的努力与进步。笔者并非要为铁路辩论,只是不想眼睁睁的看着铁路“大口吃黄莲”。铁路的确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人口基数过大以及铁路总体运量不足所造成的。但就事论事的说,铁路部门在重大事件中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担当的行为也的确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在这次鲁甸地震灾后救援工作中,铁路运输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反应速度和超强的机动性。也向社会证明了铁路没有忘记责任的担当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精神。让我们向酷暑中坚守在岗位一线的铁路职工致敬,为云南的受灾人民祈福。灾难终将过去,希望就在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