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双眸,麻利的举止,乐观的性格,干练的作风。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郑州电务段许昌信号楼工区工长贾冬红时的印象。

连遭不幸,坚强女悲痛后担当顶梁柱

1977年,贾冬红出生在许昌市襄城县一个农村家庭。

自幼乖巧懂事的她,虽然家境贫寒,但一家人和和美美,温馨幸福。

1997年,冬红和心仪的男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随后又有了聪明可爱的的儿子,两个妹妹也相继出嫁成家,生活的甜蜜化为灿烂的微笑,常常挂在冬红漂亮的脸上。同事们都称她是幸福的美丽女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结婚不久,冬红的母亲患子宫肌瘤病和脑溢血,经过抢救,妈妈从此妈妈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后来,她的父亲又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紧急入院。

作为家里的老大,冬红责无旁贷,到处筹措资金,支付父亲每日2000元左右的医疗费。要知道,当时她每月的工资,也不过300多元。

2004年10月,丈夫因不堪忍受冬红家庭的重负,与之办理了离婚手续。

2008年,久病在床的父亲、母亲相继离世。

送走双亲。她对自己说:“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必须独自撑起这个家!”

男大当婚。转眼间到了2009年7月,作为大姐,冬红在资助弟弟顺利读完大学并参加工作后,又竭尽全力为弟弟举办了一场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当婚礼上接过弟弟、弟媳双手敬上的热茶时,她眼含热泪幸福地笑了,因为她用默默地付出告慰了父母的在天之灵。

赡养姥姥,孝顺女善行中彰显心灵美

82岁的姥姥,膝下无子,就妈妈一个女儿。2008年10月的一天,姥姥因雨后走路滑倒将臀部尾骨摔成粉碎性骨折。

妈妈不在了,冬红就主动承担了照料姥姥的义务。半年过去了,姥姥的身体逐渐好转,慢慢地能自由活动了。

不料2009年底,姥姥再次摔伤造成全身瘫痪,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几天后,她把姥姥接回家按中医方案理疗。

两个月后,京广线集中修开始了,没有太多精力照料姥姥的她,只好把姥姥送到了许昌市天伦乐养老院,每月支付1500元养老费。

由于姥姥生活不能自理,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尽管冬红一下班就去给姥姥换洗尿布,但七天后姥姥的屁股下面还是长了一块巴掌大的褥疮,肉已腐烂且流出脓水,还发出难闻的腥臭味。

冬红咨询很多医生后,买来酒精、碘酒、纱布、磁疗灯等医疗物品,先是清洗腐烂褥疮,然后再用磁疗灯烘烤患处,最后再抹上消炎药。

就这样坚持治疗了两个月,姥姥的褥疮彻底治好了。从此,她每次去养老院都给姥姥全身检查并擦洗一遍,再也没有生过褥疮。

2010年4月,姥姥患上了小脑血管阻塞和肺气肿,一度昏迷了三天三夜,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并准备后事。

冬红和弟弟、妹妹商量后,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治疗。三天后,姥姥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冬红和弟弟、妹妹们抱头痛哭。那一刻,所有的艰辛和劳累都荡然无存。也让养老院的老人们感动不已,都夸她是个孝顺的好姑娘。

恪尽职守,“女当家”情系安全创佳绩

贾冬红不仅品行好,而且工作能力也很棒。这些年来,她从来没有因家庭原因影响过一次工作。

2010年 5月,贾冬红因业务技能过硬、工作认真负责,被段领导任命为许昌信号楼工区工长。

许昌信号楼工区有8名职工,其中有7名是女职工。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何唱好这台大戏呢?冬红用“互敬、互爱、互助”凝聚人心。

平时不管姐妹们谁家有了困难,她都会送上那句让人倍感温暖的话语:“你们放心地去吧,工区有我呢!”还感同身受地伸出援手帮助。

2012年10月,工区职工孙朝霞的公公患胃癌住院治疗,贾冬红积极想办法给她调班,让她安心照顾公公。

那年12月,工区职工朱莉的婆婆患病住院一个月,她在自己家务缠身的情况下,不仅多次替她值班,还先后3次到医院看望。

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股合力,工区各项工作走在了车间乃至全段的前列。

担任工长4年来,她所在工区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连续实现了4个安全年,成为各级领导心中的“放心班组”。为此,工区多次被评为段先进班组、局“三八” 红旗集体。而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局“三八” 红旗手,段明星班组长、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