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策铁路是中国最长的沙漠铁路,号称内蒙古的“青藏铁路”,而在这里,有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家庭,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把情献给了大漠,把爱刻在了戈壁铁路线上。他们就是呼和浩特铁路局临策铁路基础设备管理部苏宏图车间副主任刘建军一家,儿子刘昕雨是乌海工务段的一名线路工。

   2013年,出生在铁路世家刘昕雨从大连大学毕业,因从小就与铁路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南方优异的工作环境,选择了与钢轨为伍,与风沙做伴的生活,成为乌海工务段的一名职工。

上大学期间,每逢假期,他都会千里迢迢跑来车间,不是为了看望父母,而是帮助车间测量线路几何尺寸、清沙、固沙,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为毕业以后参加铁路工作打好基础。

参加工作后,他便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和父亲一样优秀的铁路职工,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业务,年轻的他便暗下决心,“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他的座右铭,在学习工作中时刻鞭策着他,成为一名业务技术过硬的铁路职工成为他今后不断努力的动力,在见习期,他凭借着执着、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摸索,用自己甘于吃苦的精神和勇于超越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13年荣获乌海工务段“优秀青年”的光荣称号。

现如今的他,技术娴熟,已成为车间独当一面的人物。每逢单位休假,他都会从乌海来到千里之外的苏宏图车间,帮苏宏图车间统计桥涵、检查线路、种植大棚。有一次,苏宏图刮起了8级大风,风沙埋道严重,劳累了一天的刘昕雨顾不上休息,拿起铁锹加入到了清沙队伍中,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线路畅通了,但是他却因为高强度的工作昏迷了一天一夜,刘建军夫妇看到躺在床上的儿子,又心疼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