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全国各地灾害天气频发,影响了不少列车的正常运行,也让列车晚点成了公众的热门话题。对于受列车晚点影响的乘客,滞留在车站或列车上,容易产生一些情绪,这个很正常,大家也都理解。但更多的围观者并未身临其境,却凭着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片断开始大声质疑铁路、质疑高铁。虽说言论自由,但这不是一个真正关心铁路发展的国人所应该做的,公众应理性看待列车晚点。
首先,造成列车晚点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带来的线路和设备故障。我们能感受到是的乘客们在等待中的焦急和不安;但我们大部分人所没有感受到的,是那些铁路人冒着风雨排除接触网故障、冒着山体滑坡危险抢通线路时的艰辛和付出。毕竟,旅客们的晚点等待至少是安全的,但那些为了确保线路安全通畅的抢险人,有时却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默默付出,这样的情况如果乘客提出晚点赔偿,合理吗?
其次,我们的国情是铁路的发展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一组数据,中国和美国的国土面积相差无几,但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但铁路运营里程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多年来的春运购票难现象一直没法彻底解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期待现阶段的中国铁路更好地挖潜提效,发挥最大的运能,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而不是去要求所谓的晚点赔偿。
再者,现阶段铁路部门若盲目追求正点率,会从另一方面影响公众利益。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设想,若法律规定火车晚点必须进行赔偿,那铁路部门势必要在设备和人员上进行巨大的投资,不计成本地提高正点率,这些追加的大额投资,必定会有部分通过票价等形式转移到乘客身上,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铁路部门还可能通过减少列车开行密度,减少很多公益性的运输来确保更高的正点率,但这样的正点率显然也不是公众所需要的。
确保安全比保持正点更重要,期望铁路部门更好的服务比要求晚点赔偿更合理。我们期望列车的正点率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上升,但不强求,因为列车晚点无法完全避免,我们应保持理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