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不管有多么辉煌的历史,不管有多么丰厚的利润,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最终都会被社会所抛弃,被人们所遗忘。但任何一个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经过风霜雨雪,积极开拓进取换来的。 近日,在看到第一财经日报刊登的《高铁经营需要创新思路》一文,笔者颇有感触。这几年,我国高铁的建设如同动车速度一样,高速向前驶进,每年都有数条高铁开通运营。如何能够与市场接轨,与老百姓的生活接轨,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同时能够兼顾到企业的利益,既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道多解的数学题。目前我国的运输市场正处在一个竞争的上升阶段。民航、高速公路、高铁领域相对竞争激烈。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破浪前行,确需下一番功夫。转换思路、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切合实际,才能脱颖而出。当下,笔者觉得除了上述文中探讨的一些内容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运作。一是强化市场调研。积极长期跟踪市场,了解市场,关注市场,分析市场,超前预想,与市场接轨,按市场办事,依市场运作。积极根据市场需要,配置运输资源,可随时团体包车,可与各大企业联姻,为企业的日常交通出行配货解忧,每天定点定时发车,解决同城工作异地居住职工的通勤,减少大城市的拥堵和人们的生存成本。可向各大企业营销,集体包车出游等。要紧紧结合旅客出行规律,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周期、不同的区间决定发车频率。既提高上座率,又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大西高铁“县县设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二是超前市场引导。积极开拓客源,要加强宣传,深入到每一个老百姓心中,让老百姓明白坐动车的诸多好处。在车上配置一些人性化服务,但要符合百姓的心理预期。实际现在老百姓还真不差坐动车的“车费”,更多人需要的是服务、温馨、便捷、安全。在生活中加强高铁知识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了解高铁,了解高铁的安全系数和修建运营成本,让他们懂得最基本的铁路知识,既能理解铁路的一些规定,又能认可铁路的运价和服务。理解和沟通是营销成功的前提。三是方便于民。现在好多人想坐高铁,却因为高铁站离家远或者是离市区太远,放弃了坐高铁的念头,很容易形成坐汽车图方便的习惯,逐渐的放弃了坐高铁。目前大多数高铁建在郊区,尤其难以吸引短途旅客。如何让旅客既愿意坐高铁,又不嫌麻烦,我觉得应学习一下民航,铁路能否配置汽车凭火车票可免费接送一下呢?也可推出公交月票等形式,淡季打折、学生打折、团体打折、服务上门,送货上门,送票上门等。总之,只要铁路部门加快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创新思路,开拓市场,用长远的眼光和扎实的行动来运作,高铁的发展前景一片坦途。(郝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