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1/4次列车,郑州到温州,跨越三省,不仅是郑州铁路局的最后一趟绿皮车,也是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6月30日,它终结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式退役。“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主力,深绿的车身,低廉的票价,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7月2日 大河报)
随着铁路的改革和高铁的快速发展,绿皮车正在一步步退出历史的舞台,绿皮车带给了人们太多的回忆,这些回忆是难忘的,里面包含了许多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它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深深的镌刻进了每个人的“骨子”中,它代表了那些年青春远行的脚步和年三十团圆的饺子,如今它已经变成了我们人生记忆中,某一瞬间那幅清晰的背景图和“标志物”。
绿皮车其实就是曾经铁路的缩影,在改革开放的那些岁月里和当时的经济条件下,绿皮火车是各种交通运输“大军”中的主力,春运中更是老百姓回家过年的首选。曾记否?车厢里狭小拥挤的空间和一到夏天就能在列车四处可见的赤裸男子,总能勾起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不过尽管坐绿皮车的经历令人难忘,但笔者相信绝大多数旅客不会去刻意的怀念。诚然,回忆归回忆,不过那种拥挤、缓慢、闷热的乘车环境估计不会有人愿意再去尝试,这就是社会的发展和选择的必然,就像人们住在新楼房里怀念过去的筒子楼是一个道路。
随着绿皮车的退出,另一个声音也随之而来,有些媒体责问说:“绿皮车逐渐被高铁动车取代,其高额的票价低收入人群能够承受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弄清这个所谓的“高额票价”是怎么来的?相对于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高铁动车的票价可以说是票价适中而且性价比很高,那么这个“高额的票价”实际上就是相比绿皮车来说的,众所周知,过去的2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价在飞速增长,人们的收入也在增长,但铁路普通旅客列车的票价却从未涨过,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是有悖常规的,去年“铁道部”摘牌的时候有人说:“这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没错,中国经济要腾飞打破这个堡垒是必然的,人们追求高速、便捷、舒适的乘车体验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再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票价再去对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铁动车票价,因为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由成本所决定的。
其实,当绿皮车渐行渐远时,留给人们只是当年那些关于青春和岁月的怀念,现在的高铁动车不正是当年我们的那个“乘车梦”吗?当然笔者认为,绿皮车的退役并不是铁路公益时代的终结,现在铁路票价仍由国务院价格、铁路主管部门管理,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铁路票价不会出现上浮,但票价的下浮并没有限制,从前段时间的火车票价打折就能看出来倪端,这点相信铁路也会做得和飞机票价打折一样好,当然大家还可以选择比“绿皮车”价格稍高的“红皮车”,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是经济条件选择出行工具。(刘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