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草原的六月,本来应该是最好的季节,牧草开始返青,气温开始回暖,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开始聚集起来,共同奔着雪域高原而来,来欣赏西藏的独特风光。

然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火车站,铁路特有的工种——调车组,也开始了一年中较为繁忙的劳作。那曲车站每年的货物发送量不大,但是每年的货物到达量却是很大的。到了夏季,藏北重镇——那曲也到了它的黄金施工期,来自祖国内地的建材——钢材、水泥、木材等大宗货物也陆续集中到达。铁路货车到达目的地以后,需要根据到达的货物品类和卸车地点进行解编和送车,对卸完的空车要取车和重新编组,这些工作都需要铁路上最原始的工种,也是集脏、险、累于一身的调车组工作人员来完成。铁路从1810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开始制造蒸汽机车发展至今,几乎所有的铁路工种几乎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改良和发展,唯独调车作业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人工的徒手操作。

虽然相比既有线和内地车站的作业量,那曲车站的工作量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但是在海拔4513米的地方进行调车作业,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普通人到了那曲,走路走快了都会感到胸闷、气短、头脑发蒙;更别提要始终坚持执行标准化的调车作业——反复的爬上车、下车弯腰摘、接风管,清楚的喊出联控用语,及时的在调车作业过程中采取和撤除车列的防溜措施。

冬天看似寒冷,但是脚底下的土地也是很结实的;但是到了夏天,也就到了那曲降雨较多的季节,可以长出绿草的土地也变得松软了,在股道间行走甚至背负着沉重的列尾装置行进,这松软的土地就显得有些泥泞了。夏季那曲的白天,室外温度也还就是十度左右,在穿衣方面显得更加矛盾,穿少了冷,容易感冒;穿合适了,在站场进行作业时是舒适的,在往物流园区送完车,回站坐上机车时,则会热得满身是汗。突然的天气变化,也会让人在穿衣方面显得无所适从——太阳底下的曝晒还像那么回事,乌云来了,雨雪和大风紧跟着也来了,很快就能体味到另一种季节的气温和感受。受客车运行和上游车站编组作业的影响,到达那曲的作业车大部分都在凌晨,调车作业也几乎都在后半夜进行,这时的站场虽然没有很大的风,却有跟初冬相近的温度,抓着冰凉的车梯在车列前方引导运行仍然别有一番风味。

这两年随着青藏线运量的逐渐加大和拉萨西站卸车能力的相对不足,不少货车在那曲站场囤积,那曲站充分发挥了“二传手”和“蓄水池”的作用,这同时也增加了那曲站调车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那曲的调车组工资很高吗?相对于八百公里之外的格尔木等车站,也就高着一千多块钱吧!在那曲工作,就意味着坚守和对铁路工作的一份忠诚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