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多家媒体上看到,云南、四川、广东、甘肃、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召开铁路建设推进会议,布置新的规划和建设任务。其中最为耀眼的的是,6月23日,浙江省政府今天宣布并动员部署了浙江铁路建设“八八计划”,4年内(2014至2017年)浙江将开工16个铁路项目,投资1350亿元,预计至2020年浙江铁路营业里程比目前翻一番,将达到4000公里。 6月27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消息,2014年湖南计划新开工5个铁路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全国如此多的省份一起拍掌,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在铁路建设发展史上实属罕见,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强流,一起发力投入铁路建设新高潮,笔者认为:中央宏观政策支持是决定因素,地方政府积极性更为明显,建铁路已成为提高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支撑,更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铁路建设既是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又是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显著。从短期效益上看,当前,在国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影响下,加大铁路投资建设,直接能带动原材料、建筑材料、产业特别是制造产业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就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从长期效益上看,随着地方铁路支线相继建成,并入路网后,铁路对地方经济反哺作用更大,将连片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和旅游流的发展,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将更加深远。
事实上,铁路建设一直是国民经济“稳增长”的利器,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 GDP增速在走“下坡路”,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短期阵痛。在这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如何把握好政策行使力度,保持地方经济增长发展态势,在纵横抉择中,把目光聚焦到铁路上,无疑是个最佳的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铁总在64个新开工项目中,与年初原计划44个项目相比,多出了20个新项目,从地方的通报可以看到,这些新项目原本并不在今年开工计划之列。当下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设立铁路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铁路沿线土地开发等多种途径筹集铁路建设资金,铁路再次被选为止跌经济增长率的“火车头”。
六月铁路基建饕餮盛宴接连登场,就象六月的天气一样,标榜地方铁路建设进入了火热的“夏天”,随着新开工项目建成“投产”,铁路效应的回报,给地方政府和百姓将带来更多经济实惠的“大礼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