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早八点,随着太行山900多米埋深处传来一声闷响,全长36.2公里的太行山隧道双线精确贯通。这标志着我国首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大能力出海煤运通道——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全线贯通。(新华网)

这是又一个中国铁路、乃至国家引以为豪的重磅消息!从大秦铁路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到轴重达到30吨新生代“超级大力士”研制成功,再到如今的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全线贯通,我国的重载铁路也在快速追赶着高速铁路发展的步伐。实践证明高铁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带去强大助力,而重载铁路亦可为国民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自1978年第一届国际重载大会在澳大利亚佩思召开以来,三十多年间,货物列车重载运输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重载运输所取得的效益,使之被国际上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晋豫鲁重载铁路通道是中国重载铁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它的建成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该铁路西起山西吕梁山地区的兴县瓦塘镇,途经晋豫鲁三省13市,衔接京广、京九等国家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东至山东日照港口。形成了一条新的西煤东运能源运输大动脉,将进一步完善国家铁路网结构,大大缓解晋陕蒙煤炭能源基地的铁路运输压力,保障和巩固国家能源安全,密切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原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而就目前来说,与客运能力的迅速提升相比,国内铁路的货运能力提升严重滞后。客运除了节假日期间,供需关系一般还处于基本平衡,而货运却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巨量需求。本适于铁路来承担的长途运输、大件和重件货物运输,长期涌向公路,让公路网络不堪重负,某某国道、省道被巨量货车“肠梗阻”的报道时有所闻。而重载列车的货运量是普通列车的几倍,相同的路径下运能可成倍增长,尤能有效弥补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的短板,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改善国内物流业对公路的过度依赖。

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建设的发展壮大,昭示着祖国国力的增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早已上演了“后来居上”的“好戏”。而重载铁路发展方面,虽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如今,随着晋豫鲁重载铁路的全线贯通,我国重载铁路又有了新的突破,笔者相信我们追赶的脚步一定能再次上演后来居上的好戏。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晋豫鲁重载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双向重载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必能为中原经济插上腾飞之翼。(作者:于先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