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男子万元现金落火车上,列车员辗转三千公里送还”这是6月7日山西新闻网上刊登的一则消息。春节之后,各大网站上发布了多条铁路工作人员拾金不昧、救助疾病旅客等好人好事的消息,让人们读后内心暖暖,赞美声此起彼伏。

笔者认为,铁路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与下述三方面密不可分:

一是多渠道发布站车信息。除了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外,从铁路总公司到基层站段均开通了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铁路车票、乘车相关信息。特别是在节假日到来前期,从旅客的需求角度出发,信息发布细化到了临客开行对数、时间、候车信息、换乘时刻等,方便旅客购票乘车。

二是重点旅客的一体化服务。车站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开辟进、出站绿色通道,设置专门候车区域,列车工作人员主动为其调整坐席、铺位,全程照顾,车辆部门改善设备设施为其旅途生活提供方便,温暖整个旅途。

三是积极主动找寻遗失物品。对于旅客遗失物品,铁路均设法归还原主,站车协调配合,第一时间将旅客遗失物品转运至失主所在站,并在客流量较大的车站设置失物招领处,落实交接、登记制度,最大限度为旅客挽回损失。

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铁路的核心产品-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置改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乘车需求,铁路如不改善服务,运输矛盾将进一步激化。在这个关键时期,铁路进行了全方位体质改革,孕育并实施这些暖心举动,这实则是其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拓展,适应了新时期人们对铁路的新要求,展现了铁路新时期新风貌,因此铁路才能屡屡获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