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内涵是丰富的,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观察,去发现它。
近日,我在网络上看到媒体对孔庄的报道,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孔庄车站,郑州铁路局管内四等小站,位于太行上深处,豫晋交界的太焦线上。54名铁路人驻守在这里,由于不通公路,交通闭塞,通向外界每天只有一趟慢车,他们一呆就是几十年,把自己的青春留给了铁路和大山……
看完报道,内心被他们的事迹所震撼,被他们的精神所鼓舞,与此同时,感到孔庄是那么的美丽。孔庄之美在于精神之贵,“艰苦不怕吃苦,安全既是奉献”诠释了孔庄精神的深刻内涵;孔庄之美在于它的奉献之情,“铁路养我一家子,我养铁路一辈子”诠释了孔庄铁路人默默奉献的岗位情结;孔庄之美在于它的平凡之伟,“小人物展示大作为、小故事讲述大精神”诠释了孔庄铁路人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风采。
美在精神之贵
在新时期铁路倡导“安全优质、兴路强国”,就是要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在胜利之中不断创新,彰显铁路与时俱进的风范。孔庄精神与新时期铁路精神高度的契合,让孔庄精神成为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主旋律。
由于地势复杂且多为石灰岩结构,山上的石头风化后,经过风吹雨淋,时常会掉到铁路上,给火车行驶带来隐患。每年汛期前捅山工都要对山体进行检查,清理松动的石头,排除安全隐患。需要捅山的地点,大多在深山区,没有路,捅山工们需要先用镰刀砍掉荆棘,扒开杂草,抬着绳索,背着沉重的工具,艰难地从陡峭的山坡登上山顶。还有在高空作业需要提防落石的接触网工、在恶劣天气对故障设备进行抢修的信号工、轨道发生偏差需要修理的养路工等,孔庄铁路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面临着很多艰难险阻,但他们依然高标准的完成本职工作。
美在奉献之情
孔庄铁路人就是用“铁路养我一家子,我养铁路一辈子”的决心,热爱着这个行业,同时又将这份热爱化为信念,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坚守在这大山之中,守护着铁路的安全。
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畅通,孔庄铁路人甘守寂寞,吃苦耐劳,恪尽职守,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自强不息、埋头苦干的忘我工作。他们是当代铁路人的缩影,用他们自己的汗水诠释着当代铁路人的责任,用他们自己的辛勤劳动释放着当代铁路人的热情,他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守护着晋煤外运重要通道的安全畅通,为铁道线的安全畅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美在平凡之伟
孔庄站身居太行腹地,山高谷深,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职工们上下班所有东西都靠肩扛,但他们乐观开朗,用半军事化的方式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在平凡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确保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他们每天都做着平凡的工作,可当这所有的平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化为53年的默默坚守,化为53年的行车安全,却显得那么的不平凡。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生活单调,他们就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平整土地,培育蔬菜、种花种树,在工作之余读书、看报,丰富自己业余生活。
多年来,孔庄铁路人身上闪现着“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他们用双手践行“艰苦不怕吃苦,安全既是奉献”的诺言,用双脚丈量着孔庄站区的铁路线,用肩膀扛起保障货物运输安全和旅客出行安全的重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书写着孔庄站的安全历史。
习总书记说过:“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美就在我们身边,孔庄铁路人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展现自己的美丽,用自己执着的坚守保证铁路线畅通与安全,他们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践行新时期铁路精神,给我们作出时代的榜样。(梁 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