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北黄河岸边,水面宽阔,地势平坦,极目远望,一座座桥跨越水面之上,不仅使天堑变通途,也深深地印上时代的烙印。第一座黄河铁路桥建成,郑县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成为大都市;京广线郑州黄河铁路桥投用,郑州确立全国的铁路枢纽地位;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通车,郑州进入“高铁十字交叉时代”,即将通车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在加速京广大动脉的同时,还将我省带进“城际铁路时代”。(东方今报5月14日)
54年前,河南省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县城郑县,因为黄河上架起了铁路大桥,摇身一变,把小县变成了大城,将文化底蕴深厚的开封府抛在了一边,继而成为省会中心。随着火车头的发力,几十年后魔力般的托起了一座大型新兴城市,美名之下,郑州也成为铁路无可争议的枢纽地位,全国铁路的交通“心脏”。
其实,纵观铁路的发展史,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睛雨表。如同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的“蝴蝶效应”一样,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可以说,铁路修到那,哪里就有一片新天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溶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引发的效应越来越明显,铁路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让国人早上在广州喝茶,晚上到北京吃烤鸭,已经不是神话中的传说。而且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最为明显的一个节点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全国铁路以每年投资6000亿元的力度,加大铁路网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业建设,由此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每年创造了600万个就业岗位,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直接拉动全国GDP增长1.5个百分点。同时,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了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保守估计,对相关产业总产出的拉动约为1万亿元。
“蝴蝶效应”带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修建铁路是铁路部门一家独营,份内之事,现在,修建铁路是地方政府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原来的铁路部、现在的铁路总公司成为各省市主要大员拜会的“商贸部”,如此大的吸引力,这其中的奥秘在哪?不言而喻,那就是“蝴蝶效应”所致,就象亚马逊雨林中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修铁路所带来的效应,对于拉近城市空间,促进地方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整合,促进地方资源开发,提高地方经济发展,造福沿线人民,将是不可估量的经济福音。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这句话充分显示了铁路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铁路这个基础产业来支撑,铁路的“蝴蝶效应”,将永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挚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