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李克强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共同参观在亚的斯亚贝巴非盟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高铁展。李克强说,中国铁路、飞机等交通装备技术完善,运营经验成熟,质量有保障,性价比高,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中国愿意进一步参与非洲铁路建设,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同非洲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已经不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积极的向世界各国推销高铁技术。去年,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曾向中东欧十六国及泰国领导人介绍中国高铁,并与罗马尼亚达成在该国合作建设高铁意向。李克强总理用“高铁外交”将中国高铁逐渐推广到国外,并欲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掀起了一股中国高铁热潮,而这股热潮不仅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拓宽了铁路市场,而且拉动了国内与铁路建设相关产业和产能的良性发展,为国内众多相关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为国内带来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创造社会价值。“高铁外交”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新名片。
当前非洲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名族工业的振兴,而交通因素首当其冲的成为非洲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同时,高铁也是经济发展面临基础设施瓶颈的各国所切盼的技术,而现在只有南非等少数国家拥有高铁,未来的发掘空间巨大。因此,中国高铁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非洲更加明确提出要为中非合作提速,顺应非盟各国民意,为中国铁路进入非洲奠定坚实的双边基础。
那么,中国高铁究竟具有哪些优势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呢?据了解,中国高铁除了自主知识产权外,在制造技术上、控制系统等方面已具备技术优势,且价格低廉,性价比高,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同时,高铁投资有别于普通的对外投资,带有资本、技术密集型特点,高铁出口通常涉及长期的资金投入、金融安排、后续合作和维修保障等、这就能推动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深入而不是以一锤子买卖为主。
中国推进“高铁外交”,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发展转型需要。正在参与全球铁路通道规划和建设的中国高铁,将会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联沟通,推动世界高铁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全球经济交流和文化合作。中国的“高铁外交”,对维护国家贸易、能源和资源通道安全,提升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推动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中国高铁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里程榜首。中国目前已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高速铁路的合作关系,总合同额已达26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以高铁地区为单位的区域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已超过10%,高于全国8.7%的增长率。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中国推行“高铁外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高铁外交”的推行对铁行业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机遇更是挑战。铁路部门需要进一步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体系,发挥技术优势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的价值量和知名度。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经济的发展,使“高铁外交”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金名片”,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在走出国门,必将享誉世界。我们期待“铁老大”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中国装备的享誉世界增添不竭动力。(作者:王若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