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人才建设,现在各单位都普遍开展了“师带徒”、“结对子”等活动,即通过先进带后进、后进学先进的方式,实现大家都前进的目的。然而,笔者注意到,个别单位的“结对子”仅“结”在纸面上,签字仪式搞得隆重无比,签字仪式一结束,“结对子”活动也就同时结束了。这使得一些单位的“结对子”活动就成为一种形式,只“结对子”,不“结果子”,有名无实。笔者认为,“结对子”要有名又有实,不能仅仅“结”在纸面上。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比如“师徒”间联络不便、学习时间不足等。但归根结底说来,一是主观不够重视,二是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对此,各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结对子”活动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自身人才建设和基础管理的重点工作。不仅要引导干部职工签订“结对子”协议,而且要抓好协议履行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以健全的约束机制,促进活动稳步推进。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定期对“结对子”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此外,“结对子”很多情况下是领导干部与基层职工结对帮扶,就帮扶范围和帮扶效果而言,这样的结对帮扶局限性很大。因此,要树立一种导向,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导每名党员、干部和普通职工参与,让这样一种好的形式成为单位各个层面积极参与的一种常态,每个人都结合自身优势承担一份责任,从而形成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生活帮扶等一套完备的帮扶机制,开创帮扶范围更广、效果更明显的良好局面。让“结对子”活动真正既“结对子”又“结果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