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一列由宝鸡开往连云港东的1149次列车上,一名女乘客突发胆囊炎,非常痛苦。乘务员及时与连云港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随后,连云港站值班人员立即与120联系,将救护车直接开到站台等候。(现代快报2月16日A16版)
昨天是正月十六,铁路部门迎来节后最后一个客流高峰。一位女旅客在车上突发胆囊炎,经过列车乘务员、车站工作人员和地方120的携手接力救助,最终转危为安,这则消息为初春咋暖还寒的港城带来了许多暖意。
出门在外,难免会发生一些突发情况,这既是对运输部门应急处置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人性中尊重生命与人为善本性的检验。在这起应急处置中,铁路运输部门和地方医护人员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水准和宝贵的精神品质,正是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让险情及时消除,生命得以延续。他们的行为值得点赞。
静下心来反思这起接力救人事件,笔者郑重建议,有既往病史的旅客在出行前可要认真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适不适合长途旅行。即便出行,也要和亲友结伴而行,避免独自上路。同时要备好常用药品,发生意外,能够及时自救,也为抢救赢得时间。生命至上,可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是需要行动来验证的。
再者,接力救人现象不应仅停留在倡导上,应该有制度保证。车站是个流动的社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列车上没有完善的医疗救助设备设施,车站也不具备抢救危重病患的功能,真正能够完成救助生命任务的还是地方专业医疗机构。但地方医疗机构和车站分属不同单位管辖,相互之间缺乏硬约束,沟通协调起来存在变数。要畅通绿色生命通道,还需有一个有足够影响力的部门来牵头协调,建立起抢救生命的应急处置机制。如此,方可让险情不再发生,大爱得以传承。(谢晓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