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与罗马尼亚总理会晤期间,决定在修建罗马尼亚高铁方面进行合作,随后又宣布与匈牙利、塞尔维亚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铁路。(中国新闻网 11月26日)
继10月份访问泰国之后,充当中国高铁“推销员”的李克强总理又一次斩获大单,这不仅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他的“超级推销Style”,更加证实了中国高铁的世界魅力。目前,美国、俄罗斯、巴西、泰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希望就其国家铁路项目与中国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实施。中国高铁出口积极向好,颇受国际市场欢迎。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正掀起一场高铁建设热潮。当前各国纷纷制订了规模空前的高速铁路发展规划,按照各国计划,预计到2020年,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口机遇。
从自身发展看,现阶段中国高铁机车车辆制造、路桥隧道修建、信号控制与运行驾驶、自动化调度指挥、供电接触网等五大技术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已经成熟。中国高铁超高的性价比,丰富的工程建设运营经验使得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红昌称,中国高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至少已实现了70%的国产化率,相关的专利问题也得以解决,高铁的生产和出口已具备实力。
高铁出口将是一项具有国际战略意义的外交手段。正如总理所指出,中国装备走出国门,特别是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既可帮助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长远看,高铁出口意义远不止这些,总理不愿高调指出的是随着高铁在世界范围的遍地开花,以高铁为主导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的输出,正在悄悄颠覆着中国的对外经贸增长方式,中国外贸出口已经从“衬衫换飞机”逐步向“高铁换大米”的阶段迈进。
打好高铁外交这张牌,无论从经济、社会还是政治、外交,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凭风好借力,潮起正扬帆”,当前多方面条件具已成熟,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其势已锐不可挡。一场改变中国外贸格局,甚至于世界格局的逆袭战正在悄然打响。而毫无疑问,高铁外交则吹响了这场中国崛起之战的“冲锋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