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路的大规模建设,铁路运力正逐步释放出来,这对于货运组织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好消息。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实施至今已四个多月,“一口价”“门到门”“随到随办”“敞开受理”这些颇具市场化气息的新名词登上了铁路货运服务的窗口,铁路货运捷报频传,多项重要指标连创新高,仅10月上旬,就有数日的货运量打破记录。

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牵涉面广、涉及人数众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的铁路企业,从“前店”与“后厂”的磨合,再到融入市场大流的服务角色的转换,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总结完善、稳步推进的过程,经不起一丝懈怠。

民众对铁路货运及改革的整体认知度尚待提高。说到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对普通人有何影响这个话题,《铁路视野》在网上发起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9%的网友认为没多大影响,79%认为必然产生影响,11%认为无从了解。铁路部门服务大众的间接性,多少影响了民众对于铁路与自身生活关系的认识。一方面,铁路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生产必需品运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城市,需要的角落。现在北京所有大型超市快速消费品供货也就一整条从工厂装上火车,到目的地卸车,再由铁路货运人员配送到超市,最后到达老百姓的手中的连贯动作。这也是货运组织改革实施以后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新举措。另一方面,现在商家商品的物流成本摊派在商品价格之中,最终由消费者来埋单。根据中国物流协会的统计数据,铁路货运量每增长1%,整个社会物流的成本就会降低212亿元。铁路加入到物流体系中,形成一体化、一站式的交通服务系统,重新分配物流体系中的比重,塑造新的物流体系。如果商品生产企业更多地选择铁路运输,降低物流成本,那么普通消费者也就会相应地享受到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的福利。

以小见大,于细微处完善货运服务,进一步完成整个货运改革的“大动作”。首先,加大货运改革在民众间的宣传力度。通过提供诸如货运短信通知等增值服务来加强与民众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纸质宣传、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以及其他媒介选择方式,结合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数据的优化调整,根据媒介目标、目标客户与触媒习惯等因素,综合运用,提出适合铁路货运改革的具体的媒介宣传组合方案。其次,各货运站可以以宣传铁路安全运输、铁路防护措施等基本常识为主,召开宣传会、方言交流会,让民众加深对铁路的认识,增加对铁路货运的信任度。另外,对本区域多种营销方式进行评估选择,对于当地铁路应该改革或者可以完善的地方,可以酌情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适当增加一系列的地域特色增值服务来满足市场化的需求。

以民众需求的多样化与更趋于完善为出发点,光是“站到站”与“门到门”的服务远远不够。货运支持方式应由机械化转向全方位化,渠道格局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铁路货运应该以货物的安全转移为基础,逐步开拓高附加值市场,推进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一系列增值和配套服务的发展。铁路的运输优势在于大宗货物,铁路的发展可以在继续巩固这一块市场的同时,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铁路货运的营销网是一张市场化的大网,应该网住更多的货主与货源,而不是仅停留在货物运输的普通层面,还应适当考虑高附加值市场的开发。高附加值的货物对运输时效和运输质量要求很高,日臻完善的高铁网络可以满足客户运输电子产品或者精密仪器的要求。日积月累,铁路势必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电商物流市场中多得一席之地。这既是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对铁路改革发展的期望。

四个多月前,铁路货运改革的序幕拉开,如今,铁路部门不仅向整个物流市场展现了全面改革、融入市场的极大决心,还凸显了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改革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更何况改革的本身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还需要认真总结改革的经验,继续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