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来自《京华时报》的消息称: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对旅客运输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均取消票价下浮幅度限制。与此同时,国内不设打折下限的航线又新增31条。上述业内人士分析,此次由政府指导价转为市场调节价的31条航线,大多是与京广、京沪等高铁存在竞争,取消浮动幅度限制,有利于提高民航的竞争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航空和铁路之间的竞争平淡,有着各自稳定的消费群,死守阵地便是,自然相安无事。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或者竞争力不弱,航空公司形成事实上的优势垄断,在供需不对等的的情况下,滋生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底气——反正“此路是我开的,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都没有什么选择权”。高铁的出现,恰好打破了这样的格局,随着越来越多的长线高铁的运行,国内长途航线也会受到冲击,让航空业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乘客有了比较就有了选择权,“用脚做选票”的结果,带来危机感下的态度转变。
报道称这31条航线机票取消打折下限多与京沪京广高铁竞争 。从目前上看,我们的媒体报道集中在比价格和比速度上。京沪这条跨越1318公里的高铁,运行全程约5小时,开通2年以来上座率快速增长,第二年客运量同比增长四成,繁忙时段最小发车间隔5分钟。一等票价是933元。全世界最长的京广高铁2298公里,运行全程约8小时。一等票价是1380元。京沪的飞机行程约为2小时,票价是1129元,京广的飞机行程约为3小时,票价是1700元。高铁和飞机各有各的市场,谁也不能代替谁。对于消费者来说,你说高铁票价便宜,他说飞机速度快,你说高铁正点,他说飞机经常误点,但是,仅仅在价格上“打战”,在速度上“绞理”,这样比较,也是各执一词。游客选择乘坐高铁基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高铁的票价相对比较稳定,而飞机票的价格则是相对淡旺季来定,价高的时候,游客自然选择乘坐高铁出行;其次就是天气的问题,因为航班机场遇到大雨等原因而延误,旅客一等就要3或5个钟头,而高铁不会因为大雨等原因而取消运行。
长途旅行,是选择高铁还是飞机,主要还是看旅客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价格便宜,比如去机场方便,那当然就是坐飞机,而喜欢看沿途风景的,就选择高铁。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生活比较优越的群体而言,是选择坐飞机还是坐高铁,都在于旅客的偏好,并没有一定之规。这是很多旅客的心声。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和时速是一个表面消息,他们要的是服务质量的提高。不管是乘坐高铁还是飞机。最重要的是愉悦、准时到达目的地。因为高铁使民航打折,许多过去想坐飞机坐不起的平民百姓也坐上飞机了。虽然中国的民航业和铁路运输业都远远称不上“充分竞争”和“成熟市场”,但只要有竞争存在,我们就可以期待老百姓能够从中受益、受惠。 “顾客是上帝”,别忘了,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服务质量正是最根本的标尺。谁能赢得更多的市场,还是消费者说了算。(未央宝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