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媒体报道,10月17日,有市民向记者报料称,周末在深圳高峰水库游玩时发现广深港客运专线高架桥的三座桥墩底部出现严重开裂,裂缝甚至可以容纳一个成年人钻进去。接到报料后的记者找到龙华新区大浪街道高峰水库,由于水库干涸,记者沿着水库边缘往里行走数公里,看到广深港客运专线的高架桥,10多座数十米高的高架桥墩立在水库中。另附上了多组“触目惊心”的图片。

作为不了解桥梁构造与建设的非专业人士,看到这样的图片,不免产生了桥梁坍塌的担心,再加上各个哗众取宠的标题,开通不到两年的广深港客运专线广深段乃至高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事实上呢?这些舆论迅速得到了广深港客运专线公司的回应,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有了专业的科学的理论回复。该大桥的设计方案为高桩承台水中桥墩,在建设施工承台过程中采用了基坑底部临时垫层支撑方案。在桥墩承台底部修筑临时垫层,便于浇灌承台混凝土,桥墩修建完成后可以拆除,本身不承受任何载荷,是施工工程中的临时措施。原来,出现裂缝的底部平台属可拆除的原施工临时垫层,完全不影响高铁安全。

高铁不是“一夜成名”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强的技术基础。我国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十多年的技术改进与蜕变,高铁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的高铁有着完整的铁路网、集中统一指挥管理的体制优势、高素质的开发研发技术队伍、有条不紊运转的铁路部门与审度时事高度重视高铁的国家领导等等。李克强总理日前在泰国出席中国高铁展时也明确对泰国总理英拉表示,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中泰双方还在《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中表达了“大米换高铁”的意向。我国高铁的发展与跨越,贯穿着科学发展观这条中心线,走出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高铁不仅仅代言“速度”,不要以为高铁为了速度而降低了安全性能。高铁的运行难度相较一般列车大大增加,我国高铁有着更强大的技术力量后盾,同时,在无论是对技术人员还是对材料、做工、维护、检修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更快的速度标准,所以在安全性能方面更是提出高水准、高要求。普通铁路以人控为主,机器为辅,高铁则是以机器控制为主,人为辅,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高铁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并且有着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其安全系数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以事实说话,高铁以不断增加的安全天数证明了自己到底有多安全。

民众被激起的“豆腐渣”情绪在浮起的专业理论下逐渐终于放松了。细想一下,其实有一些桥梁常识的都知道桥梁的结构荷载最终将传至地下50-60米深的持力层上。那缘何惊涛骇浪不减气势地扑面袭来呢?恰恰正在我国加快“高铁外交”的步伐,总理“推销”高铁,泛亚铁路网建设等等的这个全民兴奋的时间点,蛊惑人心的负面标题也满世界的加快了步伐,不免让笔者怀疑这些舆论背后的用意。看来铁路部门得时刻保持不出一丁点纰漏的精神,方能保证不让有心误导民众的舆论趁虚而入,天时地利下,达成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