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泰国总理英拉近日就两国高铁合作的密切交流,引发了外界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高度关注。(10月16日  每经网)

高铁技术出口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它标志着中国制造由过去的单一靠生产、模仿他人来制造、代加工转型成为出口技术来产生经济利益。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顶尖的制造商,“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但问题也存在,我们往往用一船的皮衣、茶杯换来人家几张光盘或者几个芯片,双方之间存在的差距显而易见,别人只需要用一个月就能够抵得上某些公司员工上下几个小时加班的所有成效,因此技术出口是我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点。

中国铁路过去一直存在技术上的短板,我们一开始的动车还需要从其他几个国家进口。记得有一回进口过来的一辆动车坏了,因此需要请他国专家前来一看,结果专家是来了,冷面孔也跟着来,为了保护本国或者是本公司的利益以及秘密不被外泄,该家公司专家对所有中国技术人员说了“NO”,只请了自己带来的技术人员入内仅仅花了几分钟就修理完毕,不仅如此在该国专家在修理完以后当我们的人员态度诚恳的表示想要学习的时候,专家依旧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说了“不行”这两个刺眼的字。

因而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这样才不会被别国牵着鼻子走,就好比在阿根廷与英国争夺海岛的战役中,英国人很好的掌握了核心技术,因此就造成在一定程度上阿根廷就处于被动。高铁的作用现在是客运将来就有可能运输兵力,我国幅员辽阔,综合分析,高铁是最合适作为战略运输方式的交通工具。在战争时期,一旦高铁故障我们又没有能力维修,那么这些列车将成为活靶子,就等着敌军来炸,可以说掌握自己的技术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当高铁走出去,成为他国的掌上明珠的时候,就证明我国转型期已经到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区大国正在走向成熟,与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合作其意义深远,用高铁来打开突破口无疑是明智之举。在东南亚国家,急切的需要通过改善交通来发展自身的经济,因此高铁自然成为他们热捧的对象之一。中国高铁已经投入多年,大体上的平稳安全让众多国家充满信心,实惠的价格让众多本来就不富裕的东南亚国家感受到了实惠。与某些口若悬河的国家口头上的承诺投入多少资金相比高铁技术投入是实在看得到的,从百姓到政府都可以看到它的效果,有句俗话说的好: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换句话说:投资他国不如给他国百姓谋福祉。投资说的好听是帮助,说得难听是一种变相的赚钱,中国高铁就完全与之相反,其提出的用大米换高铁的办法正是从实际利益出发,符合双方的利益。

因此,中国高铁打破出口是一种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是由于国家在大方向上的把握正确,高铁才可以成功的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打开窗口。笔者以为不久以后高铁技术就好比远古时候的宗教一样,可以越走越远,由此我们的国家也会开始正式的转型升级。我们应当给予高铁技术以及铁总更多的支持,让中国“铁龙”可以飞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