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微博达人 “呼吁无座火车票应半价”: 中国铁路每年售出大量无座票,然长期以来,无座车票依然全价出售。无座旅客以农民工兄弟居多,他们因条件知识等因,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他们没能享受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因此无座票全价不合理。乍一听,似乎言之有理;可仔细推敲的话,却又失之偏颇。
众所周知,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在春运、暑运、国庆期间公众出行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如果按照市场规律,火车票价上涨是很自然的,可铁路并没有这么做,这说明什么呢?是因为铁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直以来,铁路就具有公益性的特点,计划经济下如此,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公益性依然没有改变。铁路总公司承担学生、伤残军人、涉农物资和紧急救援等公益性运输任务,负责青藏线、南疆线等有关公益性铁路的运营。可铁路总公司同时也具有营业性,铁道部撤销,铁路总公司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必须通过盈利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铁路总公司成立时资产负债率高达62.31%。在承受着巨额付息压力的同时,铁路总公司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公众密集出行的高潮时期,铁路放弃更具盈利性的货运,开行大量临客,还必须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护站车秩序,方便公众的出行。铁路客运以较高的安全系数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了普通公众出行的首选方式。在此意义上,铁路实则已经让利于民。在特殊的时期,买到火车票成了一种福利,这也是部分公众对各种抢票“神器”趋之若鹜的原因。
说无座票“没能享受与车票价钱所匹配的服务”,是有一定的道理,可忽略了无座票是如何产生的。无座票是运力相对于出行需求不足的产物。对旅客来说,无座严重影响旅途舒适感;对铁路来说,众多的无座旅客不利于秩序的维护,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对双方都不利的情形下,允许无座票的存在,实在是无奈的选择。况且,旅客在购买无座票以前就已经能预见到所带来的不便,自愿接受了这种退而求其次的现实,并且在有票旅客下车时也有得到座位的机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定要体现出所享受服务的差异性,公众能否接受对有座票的提价呢?
说农民工兄弟抢不到属于自己的有座票,这就有些可笑了。铁路在客运高峰期开辟专门的农民工窗口,开行农民工专列,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出行创造条件。把矛头对准铁路,而不是那些使用抢票“神器”的人,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呢?
对待无座票问题,我们应当理性、全面地看待。摘掉“有色眼镜”,丢下“放大镜”,有助于更好地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看世界,会远离更多的烦恼。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