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假期铁路客流以探亲、旅游为主。加上高速公路不免费等因素,预计中秋假期铁路客流将大于往年。各铁路局在认真总结借鉴往年假日运输组织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做好车底调配、临客开行方案、乘务员配备、人员培训等工作,以应对客流激增特别是中短途旅游客流井喷。中国铁路总公司决定,除已下令开行的直通临客外,加开直通临客20对,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各铁路局提高车底运用效率,尽力增加管内旅客输送能力,进一步优化旅游列车开行方案,增开热门线路列车。

其中,北京铁路局将在中秋期间加开直通临客列车12对,管内临客列车7.5对。预计全局发送旅客300万人,日均75万人。广铁集团预计中秋假期运客330万,日均82.5万人。

随着京沪、哈大、宁杭等高铁陆续开通,高铁成网后快捷方便的优势凸显,成为铁路客运增运增收的主力军。9月12日盘营高铁开通运营后,大连北京间最快旅行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39分压缩至6小时04分。这也将成为今年中秋小长假铁路运输一大亮点。

在做好旅客运输的同时,铁路部门将兼顾货运,尽最大努力保证煤炭、石油等重点物资的运输,满足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此外,铁路部门特别加强粮食、农副产品等节日物资运输,为节日市场物资供应提供充足运力保证。

在中国政府看来,高铁是再次启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金钥匙,高铁已成经济发展又一粒灵丹妙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这已成高铁建设最务实的现实基础。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说高铁如此神通广大,在经济发展中这般不可或缺,试问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为何不大肆兴建高铁呢?难道是发达国家的政府目光短浅,气魄不够吗?非也。据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譬如德国在论证是否大力建设高铁时,给出了否定答案,原因是过于浪费,得不偿失,没有必要把纳税人的血汗钱浪费在仅仅缩短几小时的路途上。发达国家政府这种率真务实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然而中国却不然,中国政府要保GDP高速增长,要保年经济增长率8%以上,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就业率,必须千方百计开辟大项目、大工程。即使这种项目或工程不是必须的,甚至是重复建设,抑或是浪费资源、损害环境也在所不惜。这种只保一时,只保眼前的短视行为遗祸无穷。在政府看来,高铁建设已经不纯粹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有助于国泰民安的政治问题。在全球经济危机面前,各国失业率剧增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中国人口的就业问题,如何保证中国高速运行的GDP以及年经济增长率8%以上,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这或许才是如火如荼的高铁建设的真正缘由。

既然建设高铁的大政方针已定,但对世人来说,高铁毕竟不算新鲜事物,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已建成高铁,日本始建于1964年的新干线既是,时速已达每小时300多公理。为使高铁的旧貌换新颜,总要找一些抓眼球的亮点,让世人对中国高铁刮目相看,似乎强大的中国高铁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铁,那只有与他国高铁拼速度了。日本新干线最高时速320公里,那么中国高铁一定要远远超越日本,于是有了中国创历史记录的高铁速度486.1公里。面对如此的高速度,是否有安全隐患呢?

据有关报道,“中国高铁速度过快,其安全性遭到质疑。有高铁工程师在离职的时候甚至说,这辈子出门都不愿意坐高铁。”专门建高铁的工程师,出门都不想坐高铁,这岂不是对中国高铁事业的莫大讽刺吗?高铁工程师为什么如此惧怕高铁,难道其中不大有文章吗。如此高速度,一旦发生事故,与空难相比能好到哪去?

另据报道,中国铁道部已负债1.3万亿元,但是铁道部总经济师却说,中国铁路整体债务水平处于安全合理的可控水平,瞧,多大的气魄,财大气粗啊!有消息称,铁道部目前正在筹划资产管理公司,准备把债务剥离出去。好个把债务剥离出去,怎么剥离,剥离到哪去?其结果不都是广大纳税者来买单吗?难道中国的高铁真的毋庸置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