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媒体关于铁路有票不放,旅客抢票未果,开车前现大量车票报道的时候,不禁要问,铁路为什么这么难?

每到节假日运输,特别是春运,铁路出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春运,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34亿人次,平均每天7741万人次,相当全国人口迁移2次,无需多说,14民首先想到的就是铁路出行,因为在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中,十几年如一日没有涨价的行业只剩下铁路了,铁路最便宜,最安全,可正是这些原因,社会对铁路的期望越来越高,高到忽视了铁路所尽的最大努力,高到扭曲了铁路现状的基本认知,逼到铁路无力承受。

首先拿春运购票来说,铁路为方便民众出行,相继开通网络和电话购票,来分流车站日夜排队购票民众的出行成本。据数据机构Hitwise披露,2013年1月19日,12306页面浏览量(PV)达到1.2亿,平均每个用户浏览14个页面,这意味着12306当日独立访客(UV)接近千万,这样的数据已经超过京东、去哪儿等网站,访问峰值达到14亿次,瞬间点击可能达 “世界第一”。如果大规模集中访问,如何承受之重?

其实,近年来,铁路部门为满足社会对客货运力需求,不遗余力,将增加路网规模总量,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铁路建设重点,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形成四线或多线运输;主要通道实现复线、电气化,形成大能力货运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主要通道能力紧张状况。通过新线建设、既有线提速改造和建设客运专线,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客运网络,彻底改变铁路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并从区域上,东部地区,以建设客运专线和港口后方通路为重点;中部地区,重在建设煤运通道和区域间大能力通路;西部地区,则以构成未来铁路网骨架的新线和口岸站、能源基地通路为建设重点。

但是,在这些规划未完全实现之前,铁路在运力上基础无法承受。2013年春运40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2450万人次,同比增加993万人次,增长4.6%,日均561万人次,高峰日将达695万人次左右,每天加开临客450对,但是相对于33亿之多的出行人数,但铁路的运能也只能达到2.2亿人之多,承担的数量还不到十分之一,目前决定运力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根本上短时间无法解决。此外,铁路作为一个市场化主体的企业,即便最大限度扩建新线,提升运力满足34亿人次出行,请问日常运输淡季,谁会来为这些多余运力产生的成本买单?

春运不是铁路一家的春运,公路、航空等行业也在其中,但春运热炒永远只有铁路一家,火车票没有实行实名制之前,媒体炒作推出实名制;实名制推出后,媒体热炒实名制不便。没推出电话、网络订票时,媒体说春运大排长龙购票困难;等购票新措施推出后,媒体又热炒农民工购票不便;一边要求铁路低价运输,火车站票半价,承担更多的社会公益性,一边要求铁路投入更多资金,提升乘车环境。铁路作为企业,如果没有盈利收入那哪来的投入?凡事总有两面性,为何看待铁路话题为何总看到的是负面内容?

开车前大量退票出现,难道没有我们的原因吗?为方便自己出行,一些人私欲和占有心里,不管是否决定出行,提前20天的购票,反正不损失什么,购买并不实际需要的有限车票资源,临近出行,选择大量退票,造成列车开行前大量剩票出现,给真正需要出行旅客带来不便,给铁路运力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谁为这些负责?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每年的春运是铁路系统的一次大考,对铁路职工来是一次严峻考验。每到春运,铁路都会想方设法增加运力,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在保障行车设备安全,增加运力,服务保障方面承受巨大压力,而铁路职工更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投入到春运战役中。在旅客乘坐火车踏上返乡之路时,他们却离开小家,服务大家,在列车上、车站内、铁路线、设备旁留下疲惫的身影,挥洒无数的汗水,你可知道,你在列车上零点以后温馨入睡的时候,万里铁道线上、列车下又有多少人为这舒心的环境而忍受寒冷,忍受风霜雨雪在为你守候?尽管如此,但换来的依然是责难,是旅客的不解,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真心付出,情何以堪?

不错,铁路部门是有不足,难道我们没有看到一直以来不懈所做的努力吗?他一直在负重前行,为什么不能多点支持鼓励,少点无情的责难?(王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