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运,都会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动不已, 2013年的“美丽”春运,更是绽放了无数感人场景,在温暖如春的候车室,在滴水成冰的股道中,在温馨如家的车厢内,感动于陌生的铁路人以责任和坚守为旅客打造的一路“坦途”,让我们一起定格那些美丽的画面,牢记那些美丽的身影。

农历除夕,客运员王龙下夜班回到家,一进门就看到了桌上用保温盒装着的韭菜猪肉馅饺子还有自己爱吃的腊八蒜。伴着饭菜余温的还有同为客运职工的母亲王雪芳发来的祝福短信。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的时候,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年轻的王龙把春运当成最好的“战场”,作为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下班后的他总会到助困室帮助残障旅客推轮椅。母亲王雪芳明年就退休了,她说,退休后春运时还会回到车站帮忙,不过要选择和儿子一同值班,因为阖家团圆也是他们的心愿。这一刻,一对铁路母子间的温暖约定定格为美丽的画面。

大年初一,多日的低温,使得郑州车站股道内的上水作业区,从南到北白花花的一片,犹如镜面般光滑。列车进站停稳后,透过车窗你是否看到列车下、股道间、寒风里一个个手握长长胶管来回奔波的上水员。每走一步,他们都小心翼翼,步履艰难,因为既要保证为列车补水又要保证自身安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保证过往客车水足箱满,保证途经旅客饮水甘甜。这一刻,一群铁路人串起的“冰糖葫芦”定格为美丽的画面。

正月初九,“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让超员的车厢内显得更为“火爆”, 55岁的“烧水工”老杨负责途中上千名旅客饮用的开水,全列5个开水锅炉和7个水箱,都由他一人管理。5个炉子生完火需要2个多小时,一炉凉水烧开需要1个多小时。水烧开后,老杨要从锅炉间把开水接到大水壶里,用小推车推到车厢,再倒往水箱。全列车7个水箱灌满需要400公斤左右,来回路程累计在10公里以上。 老杨说:“能让全列车上千名旅客及时喝上开水,是我最幸福的事。”这一刻,一双铁路人粗糙的大手定格为美丽的画面。

这样定格的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当电话和互联网购票让通宵排队买票的场景成为历史;当铁路停开货运、加开临客列车,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及时踏上回家之路;当老站的翻新、新站的建设、高铁的开通、设备的升级为廉价的旅程融入“高级”元素;我们惊喜的发现,在这排山倒海的春运大潮中,铁路人的服务却在不断提升。

“人民铁路为人民”,不仅仅是口号,更意味着责任。正是这些铁路人的默默坚守,才保障了我们的安全畅通。让我们牢记这些涌动春潮中美丽的身影,让我们向铁路人舍小家为大家成就我们的合家团圆道一声感谢。请相信,这些背后的英雄不需要收获鲜花和掌声,我们的理解与支持将会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