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是一群平均年龄二十岁左右的的热血青年,他们还是充满青春气息的优秀学子,他们更是铁路春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南阳火车站春运中一群“特殊”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如果你在春运期间去过南阳火车站,一定遇到过这些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年轻人,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让天南海北的旅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快乐——在春运的大课堂里收获成长”
寒假,是属于学子的悠闲时光。当大部分学生纷纷背起行囊踏上回家路时,却有一部分学生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成为春运青年志愿者,在火车站扶老携幼,服务春运。南阳理工学院大二学生张倩便是这群可爱志愿者中的一员。
当一名志愿者,20岁的张倩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每天早上6点半,张倩乘坐头班公交车赶往南阳火车站,晚上11点送走最后一趟列车的旅客后,才能坐末班车回家。“超出预想的艰苦”,这是很多初次走上春运志愿者岗位的大学生们共同的感受。不仅仅是缺觉少眠,在人流量暴增的车站,如何通过自己的引导,让乘客们顺利安全进站,对这些还未正式走上社会的“90后”们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从来没有一天内和这么多人说过话。”南阳师范学院志愿者张恒洋腼腆的说。19岁的他被分配在站台下的临时候车区服务,工作是引导旅客有序排队,并举牌带队进站。每天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裤袋里装着金嗓子喉宝和草珊瑚含片,他说若不吃这些,一天下来嗓子就哑了。
“既然是‘志愿者’,那就要对得起这响当当的名号,春运让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协作,也学会了奉献,学会了微笑,更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结束了一天的服务后,张恒洋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到。
“我骄傲——在春运的大战场上提升自我”
红色,温暖的颜色。当夜色降临在南阳火车站,当华灯初上全家团圆时,那带着红色小红帽的志愿者们,就如同一盏盏温暖人心的灯火,在春运志愿服务中,他们付出一份温暖,收获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骄傲。
在“玉都亲情服务台”服务的志愿者刘研,是一个说话时总带着微笑的女孩,然而咨询台的工作却让她委屈得差点哭出来。当时一名旅客因为找不到指定的候车区域,把火气发在刘研身上,对她大吼大叫。“在家里父母从没这么大声骂过我。”好心帮忙却挨骂,刘研心里难受极了,尽管眼圈发红,她依然竭力保持微笑,等旅客发完火,依然耐心为他提供帮助。看着刘研的好态度,旅客愧疚的说:“小妹妹,我刚才太急了,对不起,你态度真好。”
2月19日上午10点20分,K258次列车开始检票,在进站口负责引导工作的志愿者赵康看见一位白发苍苍老人的行李太多,毫不犹豫扛起行李,扶着老人上楼梯,过通道,并顺利送到了列车上。“我当时觉得帮助旅客是一名志愿者应该做的,因此没有想太多。”赵康说,但当他正打算离开列车时,老大爷突然喊住他,并用颤抖的手从怀里掏出一支笔,在一张小纸片上写着“小伙子,好样的!志愿者们,辛苦了。”,到这句话,一股暖流从赵康心中升起,他举得春运中感动无处不在。
“我难忘——在春运的大舞台上抒写人生”
当笔者问起什么是他们春运中最大的收获,这些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拿起纸笔,深有感触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春运战役已经过了一半,旅客们感谢的话语让我心头感觉暖暖的,那种温暖让我忘记了劳累,不再退缩,我突然意识到,我做的不是机械重复的劳动,每一次和旅客简短的对话其实是一种传递,传递的是‘美丽春运·与您同行’的信念,传递的是志愿者的温暖,传递的是我们‘90’后的青春力量,传递的是玉都宛城那一份温润如玉的深情。”
“奉献自己,快乐别人!我在辛苦中体味到了生命的真正内涵。”
“我快乐,我是一名春运志愿者,我骄傲,我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谢春运,让我更快成长!”
……
一声声问候,一张张笑脸,一句句祝福,一此次奉献,在南阳火车站,春运志愿者们穿梭于站区的各个角落,用热情的服务为旅客护航。这群志愿者,旅客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甚至回过身就忘了他们的容貌。然而正是因为有他们提供的贴心服务,万千旅客才能更顺利地早日回到亲人身边。 (曹青 赵向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