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是2月26日凌晨3时,2013年的春运仍在如火如荼中继续。

一阵风从窗缝中吹进,正在延安机务段整备车间待休室稍事休息的上砂工薛家夏突然警觉地起身,跑出门去。

“不好,要下雪了!”已经47岁的老薛望着天空零星飘起的雪花,一边呢喃自语,一边快步跑到储砂房,将一块事先备好的铁板麻利地盖在一辆手推车上。

手推车里是满满一车子颗粒均匀的砂子,上面还插着一把自制的小铁皮簸箕。而这,就是老薛给机车上砂时所用到的全部家当。

“DF8B5691机车入库,请相关人员速到7道接车!”安放在整备场上的高音喇叭里突然传出整备值班员老尹通知接车的声音。

老薛正了正头上的棉帽子,稳稳地抬起小车向着整备场第7股道方向走去。小推车看上去并不是很大,却足足装着200斤重的砂子。

去往7股道的途中,老薛需要横穿过好几条股道,而在每一条股道前,他都要习惯性地停下来,警觉地看看两边有无通过的机车,然后才继续前行。

老薛介绍说,“横越铁道,一站、二看、三通过”,这是一条铁的纪律,也是保障作业者自身安全的颠簸不破的法宝。

笔者遂想,整备场上随时都有机车在转线作业,而穿行在各个股道间作业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像老薛这样的安全意识和自觉习惯,难免会发生意外。

此时,雪越下越大,地面上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层,没过了老薛的脚面。老薛在DF8B5691机车停留处放好车子,便开始熟练地掀起机车走行部两侧的砂箱盖认真检查起来。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雨雪天爬坡,全靠这些砂子了。”老薛一边向笔者介绍这砂子的重要性,一边用铁簸箕将小推车里的砂子缓缓倒入砂箱,直至每个砂箱都装满为止。

“你看,这每台机车的走行部都设计有撒砂系统,司机通过适时、适量地向钢轨表面撒砂,就可以大力减少机车轮对在雨、雪天爬坡时因粘着力下降容易出现的‘空转’和制动时产生的滑行。”

顺着老薛手指的地方,笔者果然看到,在车轮的一侧有一根顺势弯曲的铁管,铁管的一头固定在距离钢轨面高度约5cm处的正上方,另一头则连通至砂箱的底部。老薛说那就是机车的撒砂管。

“这砂子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笔者从小推车里随手抓起一把白花花的砂子饶有兴趣地向着经验丰富的老薛师傅进一步求证。

“所有的机车用砂,都必须经过筛选和烘干处理,以确保砂子粒度均匀,避免受潮后板结……”笔者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之前老薛为什么要急于给小推车盖上铁板的缘故。

保证台台出库机车砂箱满载、砂管畅通是老薛日常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是一个十分单调、重复且耗费体力的活计,而老薛一干就是10年。他说,不论什么工作,总得有人去干,既然选择了它,就没有理由不坚持干好。

遇到下雨下雪天时,机车的用砂量就更大了,而老薛的工作量也将大幅增加。经笔者粗略统计,像这样一个下雪天的晚上,只老薛一个人就要负责给18台入库机车上砂,所上砂量累计近2吨。

车站上有专门负责给旅客列车上水的上水工,殊不知在机务段的整备场上,还有“上砂工”这样一种特殊职业和老薛一样鲜为人知的机车专职上砂人。

外面,雪依然在下。只见老薛一次次出入在机车整备场上,穿梭于停留在股道上的机车间,而他真切朴实的话语却掷地有声,像是在雪地上留下了一道道清晰的印痕。

这是老薛眼里的雪与砂,这也是他工作中的苦与乐。

不远处,距离延安机务段整备场不足300米的包西铁道线上,一列旅客列车正呼啸着驶向远方。没有人知道,在这高速飞驰的列车上,也同样承载着像老薛一样的一个个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从上砂工老薛身上,笔者亲眼见证了繁忙的春运背后,面对不断改写的客流高峰,正是这些铁路人不论白天黑夜,不畏风雪严寒,24小时忙碌在春运的最前线。他们默默无闻,鲜为公众所知;他们无私奉献,却未曾言苦言累;他们放弃团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平安回家。所以,笔者深发感慨:理解了春运就理解了铁路,理解了上砂工也就理解了铁路人。

作者博客:伸向远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