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时30分,郑州建筑段许昌维修车间6名职工驱车赶到京广高铁许昌东站,按计划对站台、风雨棚进行安全检测。

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后,每天白天,该车间18名职工分班巡视房建设施,重点检查站台是否有材料脱落、侵限,并用望远镜观测风雨棚装饰板,防止异物掉落。同时,他们利用每月6次的凌晨“天窗”时间进行全面安全检测。

9日零时30分,“天窗点”开始。工长马永生“领衔”作业,他操作一把曲尺形的限界测距仪,先蹲下来,把仪器水平端卡在钢轨上,目视水平尺并拧动微调旋钮,确认水平后再拉出仪器垂直端,紧贴站台边缘,经仔细确认刻度,报出钢轨内沿距站台边沿水平距离:“1774(毫米)。”紧接着,协助他工作的张永鹏确认、上报了钢轨顶面距站台上檐垂直距离:“1749(毫米)。”寒风中,他们的声音略显颤抖。

测量站台限界每隔5米为一个点,测量每个点大约要30秒时间,马永生边作业边指导新职工实际操作技术。等3站台5道测量完毕,这一套动作他重复了86次。

站台上的电子钟已指到1时30分,作业现场的他们依然精神抖擞。

因为操作精密测量仪器无法戴手套,此时,马永生的双手已冻得通红。

“高铁列车300多公里的通过速度,万一发生刮蹭,后果不敢想象,所以站台边缘限界一毫米也不能超!”48岁的马永生说话口气很重。

凌晨2时,他们又利用供电检修“天窗”时机,在确认接触网停电的前提下,爬上风雨棚进行了检查。

“凭咱这‘二线’单位对高铁车站‘测地探天’的认真劲,我想,高铁行车相关部门的安全标准会更高!我对亲戚朋友说,要乘坐高铁,安全一百个放心!”灯光下,马永生脸上写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