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夕,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雷锋街市“银龄服务队”志愿者如约上门,为出门不便的老人理发,打扫卫生。

重阳节前夕,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雷锋街市“银龄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再次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这支由退休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以“老助老”为核心理念,用岁月沉淀下的经验与温情,为更多年长者送去关怀与帮助,成为一道温暖而独特的风景线。

“银龄服务队”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成员本身就是老年人。他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却并未停下奉献的脚步。这些银发志愿者有的曾是技术骨干,有的是后勤能手,如今他们将毕生所学转化为邻里间实实在在的服务,修剪头发、维修家电……看似琐碎的事务,却是高龄老人生活中最迫切的需求。

“老助老”模式之所以高效且可持续,正源于同龄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年轻人志愿服务固然可贵,但时间精力有限,难以长期深入;而银发志愿者生活节奏相对稳定,熟悉社区环境,更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他们不追求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建立起一种基于熟人社会的情感支持网络。在一次次敲门问候、一句句贴心叮嘱中,孤独被驱散,安全感得以重建。

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模式实现了老年人从“被照顾者”向“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心理学研究表明,老人持续参与社会活动,是延缓衰老、提升晚年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当老人们穿上红马甲,手持工具箱,奔走在楼宇之间,他们不仅给予他人帮助,也在服务中重新确认自我价值。这种双向赋能,正是“银龄服务队”深层意义所在。

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支持,也为这支队伍提供了坚实保障。“银龄”服务队的诞生,旨在继承发扬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接力60载传承雷锋精神的光荣传统,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也为服务队提供活动场地、基础物资和必要培训,让志愿行为得到延续。这种“企业搭台、‘银发’唱戏”的模式,既传承了国企重视培养职工品德修养的传统,又创新了社会责任的履行方式,为企业参与社区共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重阳敬老,不止于节日的问候,更应体现为日常的尊重与制度化的关怀。“银龄服务队”的实践启示我们,老龄化社会的应对之道,不应仅聚焦于“如何养老”,更要思考“如何让老人活得更有活力”。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纳入社会运行的积极单元,当“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并重,我们的敬老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夕阳无限好,晚霞亦生辉。“银龄服务队”用行动诠释年龄从不是退场的信号,而是另一种奉献的开始。在这样的节日里,让我们致敬这些不言退的老志愿者,他们以岁月回馈岁月,以温情传递温情,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敬老新篇。(李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