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19标项目部的铺轨现场,钢轨延伸的方向,是攻坚冲刺的坐标;机械轰鸣的节奏,是决战决胜的脉搏。面对铺轨收官的关键使命,项目部领导干部主动扛起责任,以“四抓”为笔,在实干战场上书写着铁建人的担当与坚守,让每一寸钢轨都承载着使命与初心。
项目经理王磊(左1)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施工中有关问题
收官之战,贵在“真抓”,以务实作风筑牢攻坚根基。真抓,是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攻坚目标落到每一个具体环节里。项目部领导干部深知,铺轨工程容不得半点虚功,从钢轨进场的质量检测,到轨排组装的精度校准,再到焊接作业的温度把控,每一步都直接关系到轨道运行的安全与平稳。为了守住质量底线,他们带头推行“现场办公制”,每天清晨第一时间抵达铺轨工作面,对照施工计划逐项核查进度,对发现的问题当场交办、限时整改;针对工期紧张的难点段落,牵头成立“攻坚专班”,细化分解任务到天、责任到人,避免“任务悬空”“责任虚化”,让“真抓实干”不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根钢轨的精准对接、每一次设备的高效运转中。
项目党支部书记糜晶龙(右1)深入现场做好协调工作
攻坚之要,重在“亲抓”,以靠前指挥凝聚奋进合力。铺轨现场的条件艰苦,轨排铺设时空间狭孝机械穿梭,夏季闷热、冬季湿冷,但项目部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把办公室搬到施工最前沿。面对交叉作业多、协调难度大的问题,项目经理王磊、党支部书记糜晶龙、总工程师葛赋主动牵头对接土建、机电等兄弟班组,现场协商施工顺序,避免工序冲突延误工期;看到作业人员为赶进度连饭都顾不上吃,他们亲手把热饭热汤送到现场,倾听大家的需求与难题,及时调整轮班制度,保障作业人员的体力与安全;遇到技术瓶颈时,更是与技术人员、老工人围坐在一起,拿着图纸反复推演,手把手指导优化施工方案。“领导在一线,我们就有主心骨”,干部的“亲力亲为”,化作了全体作业人员的“同心同向”,凝聚起上下一心、并肩作战的强大合力。
决胜之道,巧在“巧抓”,以科学方法提升攻坚效能。收官攻坚不是“蛮干硬拼”,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用“巧劲”破解难题。项目部领导干部结合铺轨工程特点,创新思路、优化举措,让攻坚效率再提级。针对传统铺轨作业中“人等料、料等人”的问题,他们牵头建立“物料调度信息库”,实时更新钢轨、扣件等物料的库存与需求,提前规划运输路线,确保物料精准送达现场,减少等待时间;面对曲线段铺轨精度要求高的挑战,组织技术团队引入“智能测量系统”,通过无人机定位、激光校准等技术,将轨距偏差控制在毫米级,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省了反复调整的时间;同时,推行“工序衔接无缝化”,提前与后续的轨道打磨、标识铺设等工序对接,制定“接力施工”计划,避免工序脱节造成工期浪费,让“巧抓”成为提速收官的“加速器”。
项目总工程师葛赋(左2)与技术人员在研究优化铺轨施工方案
破局之勇,在于“敢抓”,以担当精神攻克攻坚难题。铺轨收官阶段,往往是“硬骨头”集中的阶段,既有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也有突发问题带来的挑战,此时“敢抓”的勇气与魄力,成为破局的关键。此前,项目某段落因地质条件特殊,轨枕基础沉降需反复调整,进度一度滞后,面对“要不要放慢速度保安全”“能不能按时完成节点”的争议,项目部领导干部果断拍板,一方面暂停该段落铺轨作业,组织专家重新勘察论证,制定加固方案;另一方面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协调资源支援,同时向作业人员讲清利弊,稳定队伍情绪。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他们全程坚守现场,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决策拍板,最终不仅解决了沉降问题,还通过优化后续工序,把延误的工期抢了回来。面对攻坚中的“拦路虎”,正是这份“敢抓敢管、敢闯敢试”的勇气,让项目部在收官路上不断突破瓶颈、奋勇前行。
钢轨向前延伸,梦想逐步成真。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19标项目部领导干部,以“真抓”立根基、以“亲抓”聚合力、以“巧抓”提效能、以“敢抓”破难题,在铺轨收官的攻坚战场上,用实干诠释着铁建担当,用坚守践行着初心使命。当收官的号角顺利吹响,这份凝聚着“四抓”智慧与汗水的答卷,必将成为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精彩一笔,为市民便捷出行注入坚实力量。
(林赤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