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现场,党员突击队队
长陈刚毅面对 33 节沉管的精准对接难题,连续 72 小
时坚守监控室。他的工作笔记里写着:"党员干部的党
性修养,要在千米深海里淬炼,在技术攻坚中升华。
"这正是新时代工程项目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他
们以党性之光锻造工程铁军,用"三勤三实"书写忠诚
担当。
一、勤开视野求实:在时代浪潮中锚定发展方位
雄安新区启动区的规划沙盘前,党员规划师张建
国正在对照最新的智能建造标准调整方案。这位拥有
20 年党龄的老党员,坚持每周参加智慧城市建设研讨
会,手机里存着 200 多个行业前沿公众号。他常说:
"工程建设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图纸,更要看见未来的星
辰大海。"
在川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员干部们建立了"技术
瞭望台"制度,每月组织技术沙龙,邀请院士专家解读
行业趋势。他们自主研发的高原冻土监测系统,正是
在吸收德国冻土隧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突破的成果。
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视野拓展,让工程建设始终
保持着时代先进性。
二、勤学善思墩实:在知行合一中锤炼过硬本领
深圳前海某超高层项目工地上,党员技术骨干王
军正在组织 BIM 技术培训。他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
录着从《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到机器学习算
法的学习心得。在他带领下,团队研发的智能进度管
理系统,将施工效率提升了 35%。
中铁建某海外项目党支部创新建立"工地夜校",
把党课课堂搬到盾构机旁。党员们白天在异国施工一
线解决技术难题,夜晚围坐在集装箱里学习《习近平
谈治国理政》。这种"学中干、干中学"的模式,培养出
了既能驾驭复杂地质条件,又能把握国际工程管理规
律的复合型人才。
三、勤于创新做实:在突破瓶颈中彰显担当作为
敦煌文保数字化工程中,党员工程师李琳带领团
队开发的三维建模技术,让莫高窟壁画的数字化精度
达到 0.1 毫米。这个创新成果背后,是她连续三个月
泡在洞窟里采集数据的执着。正如她在党小组会上所
说:"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把论文写在文物保护
的第一线。"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建设中,党员攻关组
打破传统施工流程,首创"立体交叉施工法",将工期
缩短了 180 天。他们建立的"党员创新工作室",三年
来取得了 23 项国家专利,其中 7 项填补了行业空白。
这种"刀刃向内"的创新勇气,正是工程建设突破瓶颈
的关键所在。
在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地,党员干部们创造了"
凤凰展翅"的建筑奇迹;在雅万高铁施工现场,党员突
击队攻克了热带雨林地区高铁建设的世界级难题。这
些新时代的工程丰碑,正是党员干部用党性修养浇筑
而成的精神坐标。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雄安新区
的塔吊群,当深夜的灯光照亮川藏铁路的隧道口,我
们看到的不仅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更是共产党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子情怀。这些工
程项目党员干部,正以"三勤三实"的党性修养,在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着属于工程人的壮丽
篇章。
(林赤喜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