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杨建光 本报 杨 锐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当年一颗简单的道钉已经发展成体系完善的扣件系统。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俊恒就像一颗道钉,与扣件系统发展一路同行,几十年如一日地将科研目标锁定在轨道结构领域,带领肖俊恒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为我国高铁无砟轨道技术体系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

肖俊恒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北京市劳模、铁科院首席研究员肖俊恒为领军人的铁路轨道领域科研团队。创新工作室现有铁路轨道结构专业技术人员3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研究人员28人、具有副研究员以上高级职称技术人员24人。

创新工作室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研发的产品在我国高速铁路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资金,实现了中国铁路轨道产品研究、设计、制造技术的新飞跃。

由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的扣件、道岔和钢轨伸缩调节器技术属于原创。在肖俊恒的带领下,全体参研人员团结协作,积极进行方案创新,精心设计产品结构,开展材料和工艺攻关,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获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

创新工作室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以“工匠精神”影响着年轻人,在朴实中奏出华彩乐章。创新工作室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1年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2012年获科技部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创新团队奖,2015年被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命名为“铁路轨道工程结构与部件—肖俊恒创新工作室”,2016年获全路首批“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同时,肖俊恒个人获得詹天佑成就奖等多个奖项。

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一种荣誉,更是担当和责任。肖俊恒表示,他将带领团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总结经验,在项目攻关、成果创新、机制创新、活动创新等方面继续发挥带头作用,进一步推进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深入挖掘生产潜力,为高速铁路及重载铁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将这种道钉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影响更多的铁路人,为中国铁路的腾飞与发展承载负重、永不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