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出台,中国中铁十局集团再度榜上有名,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十二五”期间,该公司有15个科研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奖8项,省部级各种奖项不胜枚举。
这么多的科技成果是怎么“冒”出来的?中铁十局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
熟悉隧道施工的人都知道,在隧道水沟、电缆槽等部位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尺寸控制难度大、模板支立加固费时费力等小问题和老问题。
有些人认为,小问题对工程主体质量影响不大,即使研究出了改进方案,也不是什么大成果。小问题费工时、耗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却常被“熟视无睹”,成为老问题。
问题小,解决难度却不小,需要项目领导鼎力支持,技术力量深入研究,劳务队伍积极配合,现场操作者积极参与,还需要承担前期研发阶段的工期延误及成本上升压力。
如何破题?在号称“云南地质博物馆”的云桂铁路云南段,中铁十局集团云桂铁路4标项目部走出了新路。
面对标段内两条超过10公里的超大地质复杂隧道,他们2010年进场不久就把十几个攻关课题明确下来,成立课题组专题攻关,给人、给钱、给政策,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
在鼓励科技创新氛围的带动下,“隧道水沟电缆槽全自动整体模板”“防水板超声波焊接技术”“智能一体化混凝土湿喷台车”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到2016年底云桂铁路云南段竣工通车时,该项目部牵头攻关的科研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12个,“孵化器”能量超乎想象。
“我们要组织学习他们不断研究新技术、探索新工艺的精神,更要学习这种确立目标、建立机制、营造氛围,打造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器’的做法1中铁十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兰松说,“有了‘孵化器’,团队何愁没创新?有了小发明,科技何愁没有大成果?有了推进剂,企业何愁没业绩?”
据悉,“十二五”期间,中铁十局集团累计投入科技立项经费26.6亿元,形成了以局技术中心为龙头、工程项目为载体、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局累计新签合同额1921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92%,完美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