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傅世忠 本报 马鹏霄
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成片的沙枣树正在枯萎,治沙工作举步维艰……这是王福才2005年来到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乌海工务段治沙车间杭锦旗治沙工区挑起工长担子时面对的困境。
从来都不服输的王福才就在那时暗暗立下誓言: 誓让风沙“退避三舍”,为乌海工务段管辖范围内的包兰线两侧披上绿装。
把“病危”的植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这是对刚刚担任治沙工长的王福才的一次无比艰难的大考。找到治病的“药方”是关键。为此,王福才一头扎进专业书籍,整宿整宿地查资料,历经半个月挑灯夜战后,终于找到了治疗沙枣树枯萎的“药方”。按照“药方”,他又带领治沙工人开始了艰辛的“救治”过程。他们从一公里外的机井一桶桶提来水浇灌,双手被划出了不知多少道口子,老茧也在逐渐增厚。一个月后,沙枣树的树叶开始慢慢由黄变绿。那一刻,如同呵护了一个月婴儿的王福才感到由衷的幸福,他心中“治沙蓝图”的第一步实现了。
接下来的日子,王福才带着工友在十几亩沙滩上建起培育基地,开始了育苗之旅。他们起早贪黑、摸索实验半年多后,好不容易看到了树苗初吐嫩芽的希望,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虫害让所有的辛苦打了水漂。王福才没有灰心,转换思路接着干,提前为树苗打预防针,眼看着小树苗能移栽了,没想到又遭到了一场冰雹的袭击。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王福才的倔脾气来了。他偏偏不信邪,非要与这片肆虐的荒沙“掰掰手腕”。一次、两次、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大片树苗终于成活了。凭着这股劲头,王福才带领工友累计培育防护林405亩,种植果树等经济林126亩。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事情值得付出忠诚、坚持到底。从热血青年到两鬓秋霜,扎根沙海的王福才在工友眼中是个从不服输的好工长,可在妻子和女儿眼里,却是个不合格的“编外家庭成员”。作为父亲,王福才从来没接送过孩子上下学。女儿常常抱怨自己的父亲:“我都没有你的树苗重要,它们才是你的女儿1每每想起女儿的话,王福才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儿。
从来到杭锦旗治沙工区起,王福才就把心思全放在了一棵棵树苗上,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看着每天忙于工作、身体日渐消瘦的丈夫,王福才的妻子主动辞去工作,带着孩子来到杭锦旗治沙工区,把家安在了这里。亏欠家庭太多的王福才说:“自从担任治沙工长那天起,我就把对家的爱深深藏在了心里,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治沙绿化上。”
让王福才亏欠的内心感到欣慰的是,他带领工友培育的樟子松苗成活率达到了98%,病虫害也在逐年减少。如今,乌海工务段管内包兰线两侧绿树掩映,风沙乖乖“退避三舍”。王福才也光荣地摘得了爱岗敬业类“内蒙古好人”的桂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