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潘文生,50岁,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站货检车间六场货检员,在部队时曾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他从事货检工作多年,多次被评为呼和浩特局先进工作者,并于今年荣获火车头奖章。
发尖朝天的小平头,目光如炬,腰杆挺直,身上的工作服虽然布满了洗不掉的污痕,但却被熨得平平展展——退伍已经28年的潘文生,浑身上下依然显露出军人本色。
腰上挎着的工具包里塞得满满当当,锤子、钳子等工具被擦得闪闪发亮,干起活来,登高爬低,既麻利又细致——如今已50岁的潘文生,干起活来一点儿不惜力,像极了钢轨上扣紧的道钉。
潘文生有个绰号叫“潘老兵”。这个绰号包含两层含义:他曾于1986年至1988年间在南疆担任侦察兵,是部队的一名老兵;他已经在铁路货检一线坚守了多个年头,技术出众,被评为呼和浩特局货运系统十大安全标兵,因此也是一名铁路战线上的“老兵”。
“潘老兵”在工友们心目中是出了名的较真儿。有一次上夜班时,时钟已经指向凌晨3时,潘文生又从货检手持机上接到了“检查一列装运卷钢列车”的任务。夜间连续作业的困倦丝毫没影响到“潘老兵”的工作状态。当检查至车列东端第21位时,他发现敞车侧门中伸出的捆绑铁线拉力存在细微不同。经验丰富的“潘老兵”迅速意识到,这辆车很可能有安全隐患。
寂静的夜里,“潘老兵”打起精神反复拉拽这辆车所有的加固铁线,并在站场中仔细捕捉车身那一边的动静。当敞车内传出微弱的金属碰撞声后,他迅速与调度指挥大厅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将该车做扣停检查处理。检查人员攀上车梯后惊奇地发现:车内捆绑卷钢的多条加固线松脱,货物已经发生窜动。要不是潘文生从细微异样中及时发现问题,一起严重的货装事故很可能就会发生。
潘文生从事货检工作多年来,检查货车105余万辆,发现各类货装安全隐患近百件,创造了连续1800天无违章、无事故的安全纪录。他取得如此好的安全成绩,靠的就是这股较真儿劲。
每当工友们问起潘文生保持安全纪录的秘诀时,他总说:“货检员就是给列车安全站岗放哨,不能让一处安全隐患溜走。”
学习业务时,“潘老兵”是出了名的肯钻研。他刻苦钻研《货物装载加固规则》《货检手持机操作》等规章,主动请教厂家技术人员和车站的技术干部,在反复思考、琢磨、实践中,将作业标准、检查流程编制成顺口溜卡片,总结出方便易记的望、闻、问、切“四字诀”。“四字诀”在包头西站推广使用,促使该站连续5年被评为全路标准化货检站,仅今年全路就有7个站段相关负责人来这里取经。
一提到“潘老兵”身上十足的精神头儿,徒弟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每次作业时,“潘老兵”要身背10多公斤的工具,一班下来平均要完成15列760辆车的装载加固检查任务。徒弟小郄寸步不离地跟着潘文生,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瞧着师傅的精神头儿,小郄疑惑不解:“潘师傅,你见到一辆车就要拽拽篷布绳索或加固铁线,北边拽过了到了南边还要拽,不多余吗?” 看着徒弟疑惑的神情,潘文生耐心解释:“有时候两边的受力不均衡,北边紧不代表南边也紧,有一边不拽都不行。干我们这一行的还要练脚力,不走烂几双鞋,这脚力练不强。”
青工小李业务基础不扎实,“潘老兵”就“按”着小李学,“揪”着小李背规章,不仅手把手教,还把自己总结的“货检秘诀”倾囊相授,把小李带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
“潘老兵”工作上的表现,得到了包头西站货检车间党支部书记刘金鹏的认可。他说:“别看我们‘老兵’老,那可是常常展示新风采。”
编辑感言
潘文生坚持按标准作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这份担当源自他对工作的热爱。
老兵展示新风采。对青年职工,潘文生主动揽责,把自己总结的工作秘诀倾囊相授,为车间培养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骨干。他在站场内沐风栉雨,在列车旁疾步快行,比行动更坚定的是他身上不变的军人作风,比语言更有力量的是他持之以恒的默默坚守,这位钢铁硬汉在货检一线书写着铁路职工的责任与情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