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样板工程背后的质量“窍门”

2016-10-28 07:53:3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近日,300多名上海市交通系统建设者代表到该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推荐的上海地铁14号线20标金粤路站项目现嘲取经”,直观详细地了解样板工程背后的质量管控“窍门”。

上海地铁14号线20标金粤路站项目由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承建,2015年11月进场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3/5。项目部大力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强科技攻关,狠抓过程管控,有效提升了工程创优能力。

预制清水混凝土立柱:

3米以内光洁如镜

预制清水混凝土立柱是在上海地下车站施工中首次采用的一项工艺,代表着地铁车站建设的新方向。

项目部总工程师王冬冬介绍说:“这项工艺预制构件可以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大幅度节省了工期,但同时要求预埋件的精确定位与埋置控制在2毫米以内。”

为攻克难题,项目部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地方考察学习,成立了QC小组,专门设置了预制工厂,保证了预制柱精度。此外,他们经过反复试验,选用了自密实混凝土和不锈钢模板,保证了立柱预制的垂直度和清水柱的表面光洁度。“我们做出的预制柱3米以内像镜子一样光洁。”王冬冬颇为骄傲。

截至目前,项目部共预制清水混凝土立柱76根。QC小组研究成果《装配式清水柱的预制安装》也成功申报专利。

钢筋集中加工:

由现场到后场的转变

钢筋加工是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上海地铁14号线是最后一条贯穿中心城区的全地下线路。”项目部经理何中华介绍。

为提高钢筋半成品加工质量,项目部只在金粤路站设置了钢筋加工厂。针对地墙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大约需吊装三四次、极易造成“脱焊”现象的实际,项目部在全线首次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地墙钢筋笼,确保了焊接质量。

BIM技术:

让所有工程虚拟完成

BIM技术是建筑施工迈入“精细时代”的重要标志。成立伊始,项目部就组建了一支由5人组成的BIM技术研究工作室,将BIM技术和“云数据库”应用于场地布置、结构施工、降水方案设计等领域。

在车站施工场地布置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漫游”虚拟场地,立体、直观地了解场地布置情况,优化平面布置方案,合理分配土方、钢筋运输等通道,最大限度保证了施工安全。在钢筋加工厂布置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三维建模,实现了各工种的协同作业。据统计,BIM技术的运用为项目减少成本80余万元,节约工期75天左右。

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为地铁车站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质量保证,使上海地铁14号线20标项目成为样板工程,供上海市建设者观摩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