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建党日吹响抢险号角——记重庆供电段“拼命三郎”邓斌与他的“先遣部队”

2016-07-05 09:38:2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荣倖 通讯员刘斌王瑞

7月1日,在欢歌笑语中,全国各地以各种形式庆祝党的95岁生日。而在祖国西南山区一隅,在川黔线的一个隧道口,一群铁路职工却默默奋战着。这一天,他们用无声的誓言,为党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当日14时,川黔线滑坡水害抢险点旁边几米处的雷吼洞隧道前,刚刚拆除一组接触网支撑装置的邓斌一屁股坐在隧道边的草堆上,抓起身边的两瓶纯净水,费力地拧开瓶盖,左右手各握一瓶往自己脸上一阵猛浇。

“呼——”邓斌深深地吐了一口气,脸上扭曲的表情稍微舒张了一点。

邓斌,重庆供电段綦江供电车间主任,段“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车间党支部去年刚获得段“先进党支部”称号。川黔线抢险开始后,重庆供电段组织了一支约40人的现场抢险小分队,小分队队员三分之一是党员,邓斌是现场作业负责人之一。

邓斌身材不高,但结实的肌肉和黝黑的皮肤加上好像怎么也耗不尽的力气和激情,让他在车间有了个“拼命三郎”的绰号。不过这次,“拼命三郎”似乎遇到了点小麻烦。

“老邓,啷个起的哟,刚才声气还大得很的嘛?”正在一旁指挥现场总体工作的该段工会主席黄展见状立即走了过来。

“遭了,中暑了。”黄展迅速把邓斌身上的防护背心和T恤纽扣解开散热,一旁的两名职工也赶紧上前,一人用安全帽扇风,一人用拇指掐住邓斌的人中。

几分钟后,邓斌苍白的脸上恢复了点血色。“都围过来干啥子哟,我没问题,你们抓紧干活儿,不要耽误进程。”邓斌瞪着眼说。

“老邓,不要犟。这样吧,我看现场进度还算不错,大家稍微休息一下。”黄展下令,才让刚恢复了点活力的老邓“安分”了些。

此时,在阳光的暴晒下,作业现场温度直逼40摄氏度,轨温突破5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支40人的抢险队伍已持续高强度作业3个多小时,中途仅仅在吃盒饭时顺便歇了10多分钟。

“大家加把劲,今天是党的生日,咱们又是这次川黔线抢险的‘先遣部队’,我们必须把‘前路’给开好咯,后面的队伍才能跟上放手大干,整个抢险的效率才有保证。”刚歇了不到5分钟,邓斌又开始给大家打气。

“老邓,太阳恁个大,不要把你脚杆里面的钢钉烤化了哟。”一旁的队员打趣地说。原来,一年前,邓斌不慎摔断了左腿,脚踝处被打入了两枚钢钉固定。按照5月复查时医生提出的建议,他需要在7月前去医院取出钢钉,否则钢钉有可能疲劳性折断,导致伤处感染。然而,6月以来,连续的防洪抢险让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医院。好不容易定好7月3日去取钢钉,结果川黔线抢险任务一下来,邓斌只好再次“爽约”。“先把上头这些接触网拆掉再说,这比取钢钉重要得多。”邓斌回应说。

事实上,邓斌和他所在的供电现场抢险小分队在这次抢险中的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按照抢险指挥部的指示,小分队主要负责抢险区域接触网及其支撑设备的拆除工作,避免既有接触网影响现场抢险,为大型机具进场和施工创造必要的空间条件。因此,在路局各专业力量和工程单位进场之前,他们便率先奔赴事故区域开始现场作业。

作为现场抢险“先遣部队”,供电现场抢险小分队不仅责任重大,面临的难题也不少。由于现场几乎未经处理,轨道车无法进入,大家不得不使用作业梯车,单纯依靠人力将上吨重的机具、材料从距离事故点近2里远的地方推到作业点。

然而,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头。9时20分,大家花了近半个小时把机具、材料运送到作业点附近,但由于坍体上道,梯车无法前行至雷吼洞隧道作业点。“兄弟们,从这边扛过去。”邓斌指着铁轨外一侧的杂草地说。“走起1大家立即响应。由于多日暴雨,草地泥泞不堪,一脚下去,整只脚便陷进泥地不见了踪影。为了保证进度,大家顾不得太多,肩扛手提,10多分钟就把机具、材料搬到了隧道口。最后一趟搬完时,原本乱糟糟的草地硬是被大家踩出了一条路。

机具、材料到位,作业得以顺利推进。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身体被包裹在湿热的空气里,大家就这样从9时30分干到15时,顺利完成了从雷吼洞隧道口至岔滩站方向1.2公里接触网及21组接触网支撑装置的拆除工作,为现场抢险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兄弟伙,好样的,咱们今天开了个好头,就当给党的生日献个礼。”拍了拍手臂上“党员突击队”袖章上的尘土,邓斌笑眯眯地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