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岁的张喜权是西安工务段新丰镇车间的一名机修工,平时专注于小发明、小改革、小创新,被工友亲切地称为 “技术创客”。 “转观念、闯市尝增效益”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他的热情更高了,每天活跃在编组站里,试验着自己制作的工机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仔细修改工具图。
新丰镇车间负责新丰镇编组站213条股道、900余组道岔的养护维修任务。新丰镇编组站日均办理列车1万余辆,钢轨病害多,工机具易损坏,维修成本随之增加。张喜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一有空就琢磨着改进工机具的事儿。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和实验,他研制出多功能钢轨提升器,使得原来8个人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只需要2个人;他研制出用来更换驼峰夹子轨的钢轨托移机,使得原来需要80人才能完成的作业现在只需要10个人。在更换道岔叉心作业中,他研制的微型龙门吊可以缩短作业时间60分钟。他研制的91/48改道器不仅延长了线路几何尺寸保持周期,而且消除了钢轨错牙隐患。
“保安全、提效率,解放生产力就是增效益。”这句话经常挂在张喜权的嘴边,也是他坚持技改创新的动力。从事机修工作15年来,他先后研发了新型钢轨急救器、护轨扭力扳手等40余种工机具,并在全段推广使用,为企业累计节约生产资金100余万元。为更好地节支降耗,该段专门成立了 “张喜权创新工作室”。依托这一平台,张喜权将自己的节约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工,并组织开展小发明、小改革、小创新,先后破解了70余个生产难题,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李毅安
编后 “创客”是一个新兴的网络词汇,多用来形容那些勇于创新、努力将创意变为现实的年轻人。但是通过本文,我们看到了一位活跃在工务设备领域的中年铁路职工形象,看到他用知识创造出的经济价值。创新不分老少,能在这条路上走得远、走得久的人才是真英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