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
我一直保留逛书店的习惯。网购自然有它的好处,但我总是觉得,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搜书的感觉太枯寂,那么多精品典藏淹没在页面后,虚幻多于庄重。我甚至认为,购书和相亲一样,如果缺乏必要的仪式,看不清对方样貌,没有适当接触,成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书店是读书人心中永不没落的城堡和圣殿,是可以让步履放缓、时光变慢的心情驿站,是在思想交锋和融合后訇然开启的新生之门。
也许是卷帙浩繁的书籍让人自然沉淀,书店里的人大多保持静默。偶尔有人找不到书,向工作人员求助,也都把声音压到很低。其他人,不论手抚镜架的老者,还是满脸青涩的学生,一概低眉顺眼,蹑手蹑脚,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思想者。树影斑驳,细雨婆娑,正是读书好时节。读书本是件寂寞的事,可有几个志趣相投的人陪伴则是好的,大家聚在一起,沉寂的心渐渐有了暖意。这时的书店是丰盈的,座椅上、书架前、窗棂后,齐聚着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他们有的一书在手,在沉静中享受思考的乐趣;有的目光专注,在林立的书架间逡巡,时不时抽出一册,翻上几页;有的笔纸铺陈,双膝为桌,辑录下点滴章节和段落;还有的隐身于角落,席地而坐——那种状态,我只在沙滩和草地上见过。也许书香和阳光、海风的效能是一样的,都能让人全身放松,恣意舒展。
因为品类不同,偌大的书店被切割成几个区域,各有主题。还是文学男青年的时候,我就经常一头扎进文学区,忘了自己,忘了时间。耆宿、新锐,在那一刻离我如此之近,我甚至能够听到他们的呼吸。他们是那么急切地想让你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又毫不掩饰地讲述着自己或别人的过往。那里盛开着夏花般绚烂的人性之美,也有走在人生边缘的挣扎和渴望。对我来说,那是一片漫无边界的莽原,每每穿越其中,那里的深邃、辽远、雄奇、神秘都让我惊叹。眼前美景俯拾即是,我却莫名恐慌起来,生怕两两相望,照见了内心的浅保以前买书,我从来不注重细节,作家的名字就是招牌,它们形成了一种强大气场,我还来不及交手,就已匆匆缴械。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作家临近成名时的作品 (当然包括成名作)。那时候,写作就是他们的命,他们精力专注不说,下笔也纯熟,整个状态就像喷薄欲出的火山,只在等待一个时机。
文学是个神奇的东西,一样的文字,经过不一样的排列组合,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既能让你愉悦,又能让你悲伤。书店则像一座风向标,箭头直指某个时代的某些人、某些人的某些作品,而作品的萧条与兴盛,则毫不虚饰地折射出了当下的大众心态和情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