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捷 通讯员曹代平

在成都北车辆段检修库内,一辆辆货车次第排开,叉车、天车、推车来来往往。穿梭在人群中,王建刚不停地忙碌着。

作为该段转向架班组的一名普通电焊工,此刻,王建刚全身上下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蓝色工作服上虽沾满了油污,但别在胸前的党徽却引人注目。随着焊机散热风扇“呼呼”响起,他左手拿着面罩,右手握着焊钳,开始焊接箱体腐蚀的地方。在火花的映照下,一条条裂纹被焊接在一起,一块块盖板慢慢恢复了本来面目。

王建刚出身于一个典型的铁路“电焊世家”,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车辆段的电焊工。从小的耳濡目染,王建刚也对电焊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亲退休后,平时没事就在外面帮人焊水箱。那时,退伍在家的王建刚就跟着父亲学手艺。王建刚坦言,自己有一大半的“功夫”都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最初干电焊工时,那是1990年,王建刚干劲十足、充满自信。然而,过分的自信换来的却是偏离的焊点、扭曲的焊缝、粗糙的焊面,这让他陷入深思。

一次,在车钩焊接作业中,王建刚一手扶钢板,一手拿焊钳,却腾不出手拿防护面罩。由于蹲在地上,加上操作不熟练,滚烫的火花飞溅到脖子上,剧烈的疼痛让他手一抖,将焊钳甩了出去。站在一旁的父亲看到后一顿痛斥:“焊条摆动的方式、停顿的时间、按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流,都是一名电焊工应该掌握的基本功。你没学会走路就想跑,能不摔倒吗?1

性格内向的王建刚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性,为了让父亲刮目相看,他开始扎实学习焊接基本功。

王建刚将微薄的工资全都拿来购买业务书籍。“别人刚参加工作时,都是又买录音机又买自行车,我前前后后花在购买业务书籍上的钱差不多有1000多元。”王建刚回忆说。有些书籍还附有教学光盘,家里没有VCD放映机,他就带着光盘到网吧去看。

在后来的日子里,《焊工工艺》、《焊材原理》等业务书籍都成了王建刚的“枕边读物”。慢慢的,勤学苦练电焊技能的他,不仅掌握了平焊、角焊、立焊等焊接技能,还成了全段电焊岗位上的佼佼者。2005年刚接触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时候,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王建刚以多年的勤奋好学和扎实的基本功,很快成为全段第一个掌握这项技能的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使王建刚在2010年“创岗建区”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段质量标兵。2014年5月,他在第四届全局货车检修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敞车车体焊修第一名的好成绩。

初战告捷,王建刚信心倍增。在随后进行的铁路车辆系统货车检修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又斩获了敞车车体焊修实作项目的三等奖。

作为一名党员,王建刚以身作则,苦活累活抢着干,为职工作出了榜样。对新入职的青工们,他也总是手把手地教,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给徒弟们。作为一名电焊工,他始终坚持按标准作业,参加工作26年来从未出现过一次违章,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为全段安全生产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