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从大巴山开往珠三角

2016-03-02 07:39:3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记者 唐 茹 李银昌

图为务工人员乘坐务工专列踏上猴年致富路。 姚 阳 摄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对于K8222次、K4136次列车上的2000多名川籍、陕籍旅客而言,务工人员专列鸣笛启程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踏上了新一年的“淘金之旅”。

从1999年起,安康车务段每年春运开行宣汉到安康、安康到广州东的务工人员专列,造福当地百姓。务工人员专列的开行方便了铁路沿线老乡出行,为他们铺就乘火车南下的 “淘金”坦途,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宣汉县在襄渝铁路宣汉站的客流辐射区内,地处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腹地。这里群山环绕,当地老乡常用 “七山一水两分田”来形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限的农耕资源增加了百姓创收难度,也限制了经济发展。

从1996年起,宣汉县土家镇村民向春平年年乘火车去广州,算是村里外出务工的 “领头人”。向春平介绍,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他们村很多村民都举家外出务工。铁路开行的务工人员专列,把南下 “淘金路”延伸到了村民的脚下。他们把K8222次和K4136次列车称为 “致富专列”。

宣汉站距离宣汉县城28公里,每年担负着川东、陕南及周边20多个区县近10万务工人员的运输任务。站长何洪斌说: “每年春节前,我们主动走访地方春运办和劳动局等政府部门,深入周边乡镇,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流向、流量、时间等情况,合理制订节后务工专列开行计划。”

为方便务工人员购票,宣汉站提前公布加开列车开行和车票预售期计划,通过增开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合理调整售票用途、增配自助售取票机等方式,满足务工人员的购票需求。

随着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去年以来,乘坐务工专列的群体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前,务工人员以成年劳动力为主,如今,务工人员的后辈们逐渐在外扎根立足,家中老小开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举家搬迁的情况越来越多。

家住宣汉站旁胡家镇的村民张晓英受哥哥委托,把刚成年的侄子、侄女带到广东打工: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坐火车,去广州很方便。这次,我的父母和小孩,加上侄子侄女,共8个人,大家一起出去闯一闯。”

张晓英一家人一到宣汉站,就得到了帮助。她称赞道: “车站的服务越来越好,渴了有人送水,老人有人扶,小孩有人帮着抱,服务十分周到。”

“18年来,我们累计开行务工专列520余趟,护送130多万名务工人员安全奔向珠三角地区。”何洪斌介绍说。

宣汉站不断优化完善旅客乘降组织方案,采取 “截流分段、分批限量、前带后断、中间护队、全程防护”的方式,加大地道、楼梯等关键处所的引导、帮扶力度,确保旅客乘降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