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检养分开 养修合一 提升质效——西昌工务段桥路维修体制改革试点侧记

2016-01-19 09:09:41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弱

该段职工在检查危岩孤石。彭明军摄

不久前,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西昌工务段传开了——西昌工务段桥路维修体制改革方案通过了。

时间追溯至2015年10月,该段在试行线路维修体制改革中,调整了线路维修作业组织模式,合理利用“天窗”时间,利用段内的两台“大机”积极推行集中修和机械修,使该段管内的线路质量得到提升,在普速铁路维修管理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时间,线路维修体制改革成为该段干部职工的热议话题。

在传统的桥路维修作业中,工区生产组织实行的是单元检查、养护、维修合一的生产维修方式,加之点多线长、劳动力分散,使得检查工作容易形成走马观花现象和安全死角频现,维修工作常常抓不住重点,顾此失彼。据该段桥路科科长马兴良介绍,“桥路工区人力资源的短缺,再加上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质量难以适应铁路发展。这一次桥路维修体制改革要汲取线路部门取得的优秀管理经验,再结合桥路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集中优势兵力提升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促进设备质量均衡提升。”

1月4日,该段遵照“检养分开、养修合一”的理念,按照铁路总公司的要求,根据4个桥路车间的设备数量、交通条件等,因地制宜地对生产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置桥路检查工区20个,每个车间设置桥路综合维修工区1个、危石整治队1个,并在西昌南成立桥路检测工区1个,进一步优化了各车间、工区管辖范围,构建起了布局合理、职责清晰、层次分明的三级管理模式。

在蜿蜒崎岖的成昆线铁路上,在河水湍急的大渡河两岸,偶尔会看见身穿印有“西工”字样的黄色马甲的身影,那就是西昌南桥路检测工区的职工正在进行检测工作。西昌南桥路检测工区的前身是西昌工务段桥检组,主要负责河床断面,桥梁振幅、拱度、挠度、墩台形变、限界、病害设备、地质灾害、基床沉降等专业检测工作,并把存在防洪安全隐患的地段、处所检查情况上报,以便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此次,在桥路维修体制改革中,西昌南桥路检测工区又是首当其冲,走在改革的前端,他们兵分多路对段管内桥路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地“体检”。同时,与全段20个桥路检养工区一起肩负起重点设备检查模块的日常联合检查工作。工区从段管内桥路技术资料入手,摸清家底,掌握桥路设备的运行情况,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当月任务完成情况、新增病害、整治既有病害进行分析,提出设备病害处置建议和维修建议,为养护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试行桥路维修体制改革中,桥路检测工区就是我们的‘急先锋’。”该段桥路科副科长邱长青谈起新成立的西昌南桥路检测工区自豪地说。

该段在桥路维修体制试行改革中,明确要求各车间、工区严格按照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关键设备重点修、重要设备周期修、一般设备状态修”的分级修理念,桥路科根据轻重缓急分别制定整治计划,强化维修计划管理,共同围绕消除桥路设备隐患、提高设备合格率开展维修工作。

根据季节特点、人员状况,该段打破车间、班组限界,在确保检查工区检查能力的情况下,由桥路科统一调配,以车间为生产主体,集中各班组人员开展维修工作,让人员多(强)的车间增援人员少(弱)的车间,让设备质量较好的车间增援设备较差的车间,把省出来的时间充分运用到设备补强上,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为了顺利推行维修体制改革,该段在大力推行严格管理的模式下,将三级验收管理体系同班组自控相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管理考核体系。在积极推行维修体制改革中,将“奖勤罚懒”的思想始终贯穿到生产工作中,既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又实现了管理考核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