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攻克紫之隧道——杭州紫之隧道工程3号隧道施工纪实

2015-12-24 20:56:4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谢乐 张高生 杨培磊

被誉为“亚洲最长城市隧道群”的杭州紫之隧道3号隧道于2015年12月10日顺利贯通了,承担施工任务的中铁隧道集团不辱使命,在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历程中,凭借隧道和地下工程专业实力,再次为杭州市政工程建设浓笔重彩地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杭州紫之隧道工程分别由1号、2号、3号3座东西两线隧道和2座桥梁组成,总长14.4千米。工程北起紫金港路,南至之浦路,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是杭州市“二环、三纵、五横”快速路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杭州市治理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的“十二五”重点工程,总投资约44.6亿元,通车后将大大减轻主城区与两大著名景区西湖和西溪湿地的地面交通压力。

中铁隧道集团杭州公司承建的紫之隧道工程Ⅵ标主要工程为3号隧道,线路总长1440米,分东西两线,分别由570余米的明挖段和870余米的浅埋暗挖段组成,为全线控制性工程。自2013年3月正式进入暗挖隧道施工以来,项目部克服地质软弱破碎,断面大、埋深浅、风险高、难度大、干扰多等诸多困难,发扬专业优势,经过全体参战员工600余天的艰苦鏖战,继2015年10月31日3号隧道西线顺利贯通后,又于2015年12月10日实现东线隧道贯通,为整个紫之隧道工程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施工历程举步维艰

紫之隧道工程Ⅵ标3号隧道地质复杂,断层发育,地下水丰富,围岩遇水易软化并形成软弱结构面,且埋深最浅处不足9米,隧道开挖断面大,施工安全风险大;地表临近油库、房屋、车站等诸多构筑物,地下管线密布,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项目部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18字“新奥法”施工原理,在紫之隧道施工中进行了反复尝试并得以成功运用。

3号隧道下穿沿山河、紫荆港路、天目山路及汽车西站等多个重要建筑群,其中沿山河和天目山路是3号隧道最大的“拦路虎”,必须安全稳妥地扫除这两大障碍,是施工中最艰难的高安全风险。

巧渡‘沿山河’方能擒桩第一虎’。沿山河是杭州市城西排涝的主河道,也是紫之隧道暗挖段施工风险最大的关键环节。为了赶在汛期之前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平安通过沿山河,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隧道坍塌、涌水事故。项目部周密部署,沉着应对,采用土工膜袋吹砂围堰加上导流钢管方案对沿山河进行导流施工,并派专人24小时巡视河道情况,进行水位观察及预警工作,确保了施工期间沿山河不断流,保证了排涝顺畅。为防止河道下部渗水对下步隧道施工造成影响,项目部在隧道边线上下游侧8米处布置了2排直径为800毫米的高压旋喷桩及单排拉森钢板桩止水。为保证隧道净距离侧穿沿山河桥桩基时桥桩摩擦力不受损失,在隧道与桥桩间增设了双排高压旋喷桩。为确保安全,项目部采用CRD工法开挖,并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严控水、强支护、早衬砌”原理组织施工,最大限度地推进施工。2014年10月14日,下穿隧道终得以安全顺利通过沿山河,比原计划提前6天,赢得了业内同行的赞誉。

天目山路作为横贯杭州城区东西主干动脉,牵一路而动全城。Ⅵ标浅埋暗挖隧道由北向南穿越天目山路,地下管线繁多,管线埋深较浅,施工难度极大,设计施工长度从北端非机动车道外边缘至南端非机动车道外边缘共计60米,设计埋深16.22~18.96米。在施工过程中随着地质的变化,开挖施工中的隧道围岩由原来全断面粉质粘土混碎石地层,变为上部为粉质粘土层,下部为强风化凝灰质粉砂岩,地层“上软下硬”施工极其艰难。项目经理王越辉感慨道:“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我们一次次研讨施工方案,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为:一是增加机械设备投入,上断面开挖增加凿岩机2台,下台阶东西线破除开挖各增加镐头机1台,下断面开挖及出渣施工增加120型号挖机2台;二是上断面开挖和下断面开挖步距缩短至6米,上下断面同步开挖支护施工,加快仰拱初支封闭成环速度,并确保二衬步距保持在70米范围内,保障施工安全;三是提高出渣效率,洞内保证8辆运输车辆,方得以艰难稳妥地穿越了天目山路。”2015年1月8日隧道顺利通过天目山路,比原计划的60天提前了11天,安全度过了施工安全风险。

顶住压力确保履约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紫之隧道Ⅵ标视察时强调:“紫之隧道是“十二五”杭州治堵重点工程,是缓解杭州主城交通,方便市民出行的民心工程,你们一定要做好施工组织,科学管理施工,确保工期和安全质量。”

由于紫之隧道工程Ⅵ标3号隧道地质软弱破碎,工艺工序复杂,加上地表房屋建筑及地面交通压力影响,自开工以来,隧道开挖不得不放弃使用炸药,只能采用铣挖机开挖为主,人工修凿为辅,人机开挖相结合的掘进方式,施工进度每月只能在40米至60米之间徘徊,每循环施工进尺十分缓慢,由于进度受限,3号隧道曾一度成为整个紫之隧道的咽喉工程。

面对来自杭州市政府、业主对隧道工期和安全质量的要求和压力,确保实现关门工期目标,中铁隧道集团和杭州公司领导高度关注,主要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召开现场会,研讨施工方案,合理调配现场资源,聘请外部专家赴现场召开专家论证会,还派驻工作组蹲点,靠前指挥,紧盯各项施工工序衔接,实施工期倒排,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不断加大机械设备和人员投入,相继攻克多个工程难点。项目部以关门工期为节点,分解任务,严格考核,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推进工程进度。项目部还通过与相邻标段中铁三局协商,借用其施工场地,开辟另一个工作面,隧道由独头掘进改变为两边对进,有效地提升了施工进度,确保了3号隧道东西两线主体工程全面贯通。

打造品牌展现风采

中铁隧道集团VI标在紫之隧道3号隧道施工中秉承隧道和地下工程领军企业专业队伍水准,因地制宜,攻克技术难关,灵活运用并探索施工方案,打响了中铁隧道集团品牌。  

紫之隧道Ⅵ标项目部通过对淤泥质地层降水井结构优化和创新探索,QC成果《淤泥质地层降水井结构优化》较好解决了普通井管在该地层无法有效降水的难题,基坑开挖过程中承压水水头降低了16.76米,满足设计要求,与传统施工方案相比,既降低了施工难度,又减少了工程投入,节约施工成本近1600万元,项目部QC成果荣获2015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也为杭州地铁类似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