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佛尘

对于经营,很多人往往把它等同于“赚钱”,殊不知,赚钱只是经营技术层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商人最高的追求往往不是利益,而是家国情怀;在现代,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最高标准也不是效益,而是社会责任感。其实,经营的核心是“服务”,目标是“完善”。

说到服务,有人认为是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直接获取收益,或者是通过服务售卖更多产品间接获取收益,这种服务的本质还是产品,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我们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如果总是想着怎样才能把产品卖出去,怎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益,那思考的角度往往是单方利益,这种思考模式是典型的短期效益模式,无法可持续发展。

在微观层面,经营主体的服务至少包括三个部分:为客户服务、为经营主体服务、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为客户服务,不仅要完成客户的指令性要求并达到客户的期望值,还要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超越客户的期望值,这样的服务才是有效的服务;为经营主体服务,不仅要赚取利润,还要在经营的过程中打造经营主体形象,树立经营主体品牌,使每一次服务客户的过程同时也是服务经营主体的过程;为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经营人员不仅要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在每次客户服务中学习,提高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自我不断得到提升。

经营业绩就像一座座高楼大厦,看似辉煌却需要一砖一瓦的坚实积累。在经营领域,各种细枝末节的工作就是经营大厦的砖砖瓦瓦,而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是将普通建筑变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前者都是后者的基矗个人的完善、经营主体的完善、客户的完善都是大环境完善的组成部分。因此,服务个人、经营主体、客户就是服务宏观大环境,其结果是从个体到整体再到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经营工作在艺术层面不断升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