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瀚冉 通讯员 李宁
4月1日,申家沟站,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刚退休的站长付义明迟迟不肯离去。这是他最后一次在申家沟站送别陪伴了自己36年的“老朋友”——火车。“你要问烙痕呀!这儿!”付义明举起略显弯曲的食指,直直地指着自己的额头说。时光荏苒,作为达州车务段第一代铁路人的付义明,他在襄渝线和达万线一干就是36年。
36年,13000多天!时间都去哪儿了?藏进了他满头的白发里,枕在了他走过的铁轨下。岁月就如同一本书,记录下了付义明36年来接发列车的点点滴滴,这些烙在脑海深处的痕迹足以成为他最骄傲的回忆。
付义明出生在一个铁路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兄弟姐妹们都选择了铁路这个职业。付义明于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琅琊站、望溪站干了30年。“那些年,从拖着长长烟尾的蒸汽机车到像蒸汽机车一样能把司机熏黑眼的内燃机车,再到安静如淑女的电力机车,我都经历过。”付义明自豪地说。2009年申家沟站一开站,他就第一个背起行囊,来到这个小站开辟新的天地。
申家沟站位于达万线81公里458米处,地处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是达州车务段管辖的一个五等小站,也是全路最小的火车站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让坐落于大山深处的申家沟站显得格外悠然和宁静。
刚到小站那会儿,付义明并不习惯这里的偏远和工作的单调,他也曾想过离开。“记得那年春节,我回家跟父亲说想调离申家沟站,父亲把我严厉地批评了一顿。他说,调什么调!到哪里都是工作!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安家!打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想过离开申家沟了。”付义明说。
申家沟站隐匿于崇山峻岭中,两头都是隧道,几乎与世隔绝。“那可不!我们这里18点以后,人民币就过期作废!”职工们的调侃让记者纳闷。一问,原来每天18时之后,申家沟就一片漆黑,附近卖菜的农家全都收摊了,而恰恰那时候职工们才下班,就算你用再多的人民币也买不到第二天所需的食材,何况即使能买到也不会是新鲜的。面对这一难题,付义明提出在站内修建菜园和鸡棚的想法,立即博得了大家的赞同。
说干就干,付义明和工友们肩扛锄头、铁锹,抓紧春耕时节,从200米开外的农家菜地里取土回填,1个月后,硬是在光秃秃的站内“造”出了一块人工菜地。眼见菜地里冒出新绿,付义明仿佛看到了希望。此外,他还带头从家里带了近20只鸡仔,开始着手鸡棚的建造。“生活上有了保障,大家才能安心工作。现在,望着绿油油的菜地、山中放养的鸡和结满果实的樱桃树、梨子树、柚子树,说实话,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走了!”付义明说。
在人们的印象中,火车站都是拥挤而热闹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很忙碌。然而,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小站,没有旅客接送任务,只为保障列车畅通,冷清寂寞却必不可少。“刚来的年轻人,改掉值夜班打瞌睡的毛病就是他们上班后的第一堂课。我们这里是列车通过站,值班员必须随时处于警醒状态,才能确保来往列车的安全畅通。”付义明对记者说。
越是临近退休,付义明就越是不肯放松对安全的管理。“我这辈子最亏欠的是我的母亲,很多次春节因为工作我不能回去跟她团聚。知儿莫若母,每逢春节,母亲总会准时给我打电话让我放心,安心工作。今年春节,82岁的老母亲在电话中对我说:‘即使你快退休了,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句话激励着我一如既往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付义明说。
36年!从扳道员、站务员、值班员、副站长再到站长,付义明用他日复一日和一如既往的认真、仔细,换来了50多万趟客货列车的安全畅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