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茹 许媛媛 徐 鹏

图为思源科创公司高铁客服设备维修保养人员正在处理闸机故障。 徐鹏 摄

2月27日至28日,一场寒流突袭关中平原,顶着寒风和飘飞的雪花,记者跟随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西安思源科创公司)技术人员一起,走进高铁站,探寻他们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高铁客服设备维修保养业务的诀窍。

夜半行动精密 “排雷”

2月28日0时30分,在郑西高铁华山北站,呼啸而过的穿堂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站台上铺了一层薄雪。寂静的寒夜里,在4.7米高的脚手架上,西安思源科创公司高铁设备维修保养组技术人员刘静、袁晨阳头戴照明灯,手持线路测试仪,专注地检查着3站台东侧LED显示屏的排线系统。

2月27日15时,一接到华山北站客服设备故障通知,刘静一行四人便立刻打点行装奔赴现场。受该站站台面积限制,设备距离安全网太近,维修工作只能在0时至4时的 “天窗”点抓紧进行。

为了保证作业质量,他们摘掉了手套,双手冻得通红。刘静对袁晨阳说: “一会儿还要去2站台排查显示屏故障,咱们得一个一个查,像排雷一样,精密排除故障。”

“故障不可避免,检修必须及时”是西安思源科创公司高铁设备维保组的工作准则。作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跨进高铁时代的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管内有3条高铁线路,一大批先进设备在客运服务领域应用。

“客服系统由自动售 (检)票系统和旅客服务系统组成。车站随处可见的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属于前者,导向揭示、广播、时钟等属于后者。”高铁设备维保组组长杨涛介绍。

2014年4月,依据自身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西安思源科创公司承担了西安局高铁设备维保任务。同年6月,他们进驻西安北站,正式承接西安北站、渭南北站、华山北站客服系统设备维护业务。

“一方面,这项业务需要技术人员具备极强的责任心,而安全第一、无私奉献正是我们职工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中拓展业务,有效防止了 ‘另搭台子另唱戏’产生的弊端。”西安思源科创公司总经理张海旭说。

24小时精细检修

西安北站管辖西安局管内所有高铁站。万丈高楼平地起,西安思源科创公司从基础工作入手,充实设备基础技术资料,规范西安北站运输生产指挥中心主机房网络机柜的管理。

“一走进主机房,24台2米多高的机柜黑压压地迎面扑来。这里是西安局整个高铁客服系统的神经中枢,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从规范机柜内部接线开始,一根线一根线地检查,为每根线建立技术档案。”杨涛严肃地说。

面对人力资源紧缺、工作强度巨大的现实,高铁设备维保组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3个高铁站的270余台网络机柜进行复查。他们历时9个月,终于形成了规范的机柜配置图。

为了迎接2015年春运的到来,去年年底,高铁设备维保组集中力量对设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检修整治,由 “哪里坏了修哪里”的被动模式转向 “提前保养防病变”的主动模式。

春运以来,每天不到7时,技术人员就到达西安北站运输生产指挥中心,检验自动售 (检)票系统车站处理平台、旅客服务系统车站集成处理平台等软件的运行情况。8时至11时,技术人员按照分工,分别对室外设备终端进行维护保养。

“从到达层的出站口开始,经由1楼售票大厅、2楼候车室到达站台,114套进出站检票机、60套售票机、147个信息显示屏……”高级工程师康海宇对自己巡查路线上的 “宝贝疙瘩”如数家珍, “我们会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在日故障记录本中,小故障随时排查,大问题上报后安排集中检修。”

“重灾区”里精准攻坚

2月28日,记者跟随在康海宇身后巡查客服设备。他指着旅客进出站的闸机说: “它们是故障多发的 ‘重灾区’,门翼不开、卡票、不过票等问题较多。春运期间,西安北站客流大增,如果闸机因驱动胶轮沾灰、老化等原因启动不了,会影响旅客出行。”

为防患于未然,去年10月,康海宇开始针对这一难题进行技术攻坚。2个月后,汽车钥匙大小的遥控器新鲜出炉,他成功研制出了高铁闸机门翼控制遥控装置。

“在不破坏闸机构造的前提下,我在里面安装了一个驱动系统,只要在规定物理距离内将遥控器对准闸机,就能瞬间 ‘泄洪’。”康海宇轻松地说。

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 “体检”,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西安思源科创公司担负的3个高铁站客服设备故障率直线下降。以西安北站为例,闸机故障率下降了10%,自动售票机故障率下降了8%。

与设备故障率一起下降的还有维修成本。随着高铁设备维保组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逐步改变了故障部件只能整体更换的维修方式,他们根据设备工作原理,将故障设备 “化整为零”、进行局部维修。

“比如LED屏局部不亮,以前的做法是直接换新的,现在只需要更换不亮部分的驱动芯片即可。要知道,整体更换一块板子需要1200元,而芯片只需20多元。”康海宇算完经济账笑道,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精益服务为旅客护航,让他们畅行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