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南辉 周榕冰

春运期间,鹭岛厦门春风荡漾。远远望去,经改造后重新启用的厦门站站房如一只白色的鹭鸟展翅飞翔,造型别致的候车大厅在灯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端庄。

厦门站为何能在短时间内 “旧貌换新颜”?依靠什么在弹丸之地完成复杂的站改工程?又是用什么方法顺利应对春运客流高峰的?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厦门寸土寸金,厦门站又处在城市中心。因此,要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的情况下对既有站房、站场进行改扩建施工,面临诸多困难。

施工场地狭小,5家施工企业的数千名施工人员参加建设;各施工单位场地交叉,队伍难以充分展开作业;施工与车站正常运输矛盾突出,安全风险大;施工既要保护环境,又要最大限度不扰民。

面对如此多的安全风险和难题,建设者们在铁路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深入研究施工组织设计入手,不断优化调整施工组织,部署了三大阶段战役——第一阶段是完成新建站场7道至9道工程;第二阶段是全站停办客运,拆除旧站房,进入主体站房、站场大干阶段;第三阶段是完成厦门站北站房和1站台、2站台雨棚,全站交付使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取开拓工作面、立体交叉作业、改变防护形式等各种有效措施,克服困难,保证了工期按计划推进。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厦门站站房、站场、南广场、市政配套交通枢纽全部按期交付。

经过10个月的奋战,2月4日,厦门站南站房、3至5站台雨棚如期启用。

厦门既是经济特区,又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今年春运,厦门站的客流同比增幅达7.24%。由于车站改造开通正逢春运期间,为做好运输组织工作,厦门站结合新站场的变化,制订了旅客运输组织方案。售票组重点把好售票组织秩序关,保证旅客有序排队买票;车站乘降组引导旅客到指定休息区域候车,实行分车次、分区域、分阶段候车,确保旅客候车安全;站台乘降组严把旅客进站、上车安全关,防止旅客对流,保证通道安全。

这个站充分发挥 “海峡情”小白鹭服务台的品牌示范作用,选派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班组骨干充实到厦门站、厦门北站服务台,扩大服务台的品牌效应,以点带面提升车站整体服务水平。

他们在厦门站南广场设立了重点旅客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开展爱心接力服务;在厦门站、厦门北站设置开车前20分钟网购车票应急换票窗口,在进站口设置应急查危口,旅客取完票可立即通过应急查危口快速进站乘车。此外,他们做好中转换乘组织工作,在厦门站、厦门北站实行不出站中转换乘,明确中转换乘路线,并引导旅客通过中转换乘口进入候车室,与换乘口客运人员做好对接,为中转旅客不出站换乘提供便利。

厦门站科学应对春运客流高峰,打造服务精品,得到了广大旅客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