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更是京沪高铁的生命线。 “世界高铁看中国,中国高铁看京沪”的定位,决定了京沪高铁安全运输的重要性。确保京沪高铁安全运输,关系到能否兑现铁路对人民群众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庄严承诺。京沪高铁开通运营至2014年12月31日,连续安全运营1281天,日均运送旅客21.8万人,年均增长25%以上,实现了京沪高铁持续安全运输的奋斗目标,并以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营品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b>增强安全忧患意识 深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b>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以安全忧患理念、安全服务理念、安全共建理念为指导,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努力把京沪高铁打造成安全标准示范线。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提出的 “三点共识”,成为推进京沪高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京沪高铁运营管理中,京沪公司在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立即解决。
京沪公司把安全风险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为落实总公司深入开展 “安全风险管理大家谈”活动的要求,京沪公司主要以安委会形式召开专题座谈会,大家结合实际谈认识,从专业和管理的角度,查找风险,明确责任,强化管理定对策。同时,公司的每个党支部、每个部门、每名党员和每名职工都从各自岗位和专业出发,认真分析高速铁路安全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在加强管理、落实安全保障工作中正视问题,寻找差距,补强短板,精益求精。
京沪公司用 “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理念统一职工的行为,切实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打造安全标准示范线统领公司安全工作;充分发挥绝大多数职工相对熟悉设施设备的设计、施工和质量等情况的比较优势,把握安全保障规律、抓住问题隐患关键、抓好督促整改落实。在受托单位加大安全风险管控力度的同时,公司积极加强监督检查,全力支持铁路局加强安全管理,在设备维护和更新改造、计划审批、资金拨付及综合治理上切实履行好公司的职责;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信息沟通,共同把握安全运行规律,消除安全隐患。
<b>探索安全运营规律 掌握安全风险管理主动权
</b>
京沪高铁建设运用了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新的条件下,管理制度、行车设备都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的安全管理挑战。
风险管理就是对存在的隐患和日常管理中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思考,防患未然。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京沪公司对安全风险先后进行3次全面系统梳理,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将区域不均匀沉降、桥梁病害、无砟轨道病害、异物侵限、自然灾害、站房雨棚钢结构、上跨下穿、消防、车站商业用电和设备失修失管造成的盲区等,纳入安全风险数据库,做到心中有数,高度关注,常抓不懈;通过安全对接和专业对接有效互动,加大病害、环境等专项整治力度,为安全持续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京沪高铁秉承 “预防为主、消除隐患、持续改进、长治久安”的理念。各个环节各个专业人员超前梳理、分析、研判和整治安全风险,使安全风险管理由过去的事后处理变成超前防范,把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年多来的运营实践证明,安全是京沪公司的核心利益,深入探索安全运营规律,积极掌握安全风险管理主动权,不缺位、不越位,方能确保京沪高铁安全运营。
<b>服务安全保证安全 共建共赢安全标准示范线
</b>
总公司党组对加快京沪高铁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指示,要求京沪高铁一定要在中国高铁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上走在前面,一定要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当好典范。
京沪公司与铁路局建立了 “三局四方”的定期会商机制,围绕共同管好、用好京沪高铁这样一个共同任务,与3个铁路局主要领导定期交流座谈,对委托运输管理的总体情况、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进行高层沟通协商,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取得显著成效。
京沪公司以建设安全标准示范线为载体,强化资金保障,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建设;及时评估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及时拨付和安排更新改造资金;先后对风雨棚整治、视频监控、加强加密防护栅栏、公路铁路并行防护、接触网防雷加强等安全项目投资2.6亿元;在全面落实总公司安全风险管理 “三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 “六化” (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检测手段现代化、精修细修专业化、安全投入制度化)目标,并为推进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不懈努力。
新的一年,京沪公司将全面贯彻总公司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认真落实 《中国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规定》精神,依法治企,依法管理,深化 “四查” (查管理、查质量、查隐患、查落实)活动,加大病害整治、专项整治、环境整治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